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几年,国内流动性在宏观和微观层面上逐渐发生一定的背离现象,此现象势必给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带来一定困扰,其实这一问题的核心实质是如何对宏观流动性进行准确评估。由于现有宏观流动性的评估往往缺乏微观实体经济基础,因而影响其评估有效性,进而削弱宏观流动性管理效果。有鉴于此,本文从微观视角(企业)对宏观流动性进行评估,以期改进现有宏观流动性评估的有效性。具体来讲,本文首先在分析宏观流动性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基础上,采用2008年至2013年我国沪深两市年度财务数据较完整的上市企业作为研究对象,构建平滑转换面板(PSTR)模型,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和格点搜索法对模型参数进行估计,通过平滑参数和位置参数确定模型中的转换函数的平均值并以此作为流动性是否过剩的判断标准。然后,根据实证检验宏观流动性评估结果,分析了这一结果的现实背景,探讨了宏观流动性和微观流动性出现背离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1)从微观视角评估宏观流动性是必要的和可行的;(2)宏观流动性对企业投资率的影响具有非线性特征;(3)国内2008年和2012年的宏观流动性是不足的,2009至2011年和2013年宏观流动性是过剩的;(4)国内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调控是有效的,随着宏观流动性的上升,企业的融资约束在下降;(5)货币政策受商业银行和企业的“流动性囤积”行为、汇率制度以及银行间市场利率对企业负债率的作用存在时滞等因素影响,使其无法充分发挥效力,致使国内流动性在宏观和微观层面上出现了一定的背离。最后,基于实证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以下六点建议:第一,将实体经济部门纳入货币政策决策系统中;第二,中央银行在制定相应流动性管理政策或者货币政策时应当关注非线性效应的转换机制、转换速度、位置参数等等,进而采取适宜的政策和措施;第三,货币政策应以利率调控为主、信贷为辅来调控投资和货币需求;第四,鼓励商业银行创新的同时加强监管,政府和商业银行以及企业三方机构共同协作,解决“僵尸企业”问题;第五,建立有效的利率和汇率的传导渠道,增强汇率弹性;第六,构建一个统一的、准确的宏观流动性评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