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Analysis of Political Speech Translation in the Framework of Adaptation Theory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QUIRREL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向中国投来关注的目光。与此同时,西方国家也存在对中国政治体制的误解,这种误解导致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不畅。为了减少这种交流障碍,我们应该更多地向世界介绍我们的国家,尤其是我国的政治体制。作为信息和文化的载体,政治演讲的翻译在国际交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外国人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桥梁,有助于加强中外的友好关系,促进贸易往来,树立中国在国际上的良好形象。然而,以往该领域的研究往往侧重于总结政治演讲翻译的方法和技巧。此外,对于政治演讲翻译的过程和影响政治演讲的各种因素的研究依旧缺乏力度。   本文尝试运用语用学新兴理论“语用顺应论”来探讨政治演讲的汉英翻译。Jef Verschueren的顺应论认为,语言使用是出于语言内部和外部原因,为实现交际目的的连续选择过程。顺应性是语言的特性,做出顺应的目的是为了取得交际的成功。政治演讲的翻译作为一种特殊的跨文化交际,作为交际者一方的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也需要做出各种选择和顺应。作者认为,翻译涉及两种语言转化,是译者在语言内部层面和语言外部层面进行一系列选择的过程,源语言和译入语都具有变异性,协商性和适应性特点。语言内部因素指语言结构的各个层面(包括语言风格,词汇,句子结构和语篇)。语言外部因素即交际语境(包括物质世界,心理世界和社交世界)。   本研究首先回顾了前人在该领域的研究,继而概述了政治演讲的特点,接着将语用顺应论与政治演讲翻译的英译实践相结合,并且在该理论框架下,对影响政治演讲翻译的各种不同但又相互联系的因素做了全面探讨。同时从权威口译网站下载了一些中英版本翻译实例进行定性分析,解释了政治演讲翻译者顺应这些因素的方法。本文得出结论:政治演讲的汉英翻译是一个不断选择和顺应的过程,翻译者不仅要做出语言层面上的顺应,还要对目的语读者的心理世界、社交世界等方面做出非语言层面的顺应。在此过程中,译者可以灵活选择增添,删减和重组等翻译方法。   政治演讲的翻译并不是一个缺少关注的分支,但是目前从语用顺应论的角度来探讨这一话题的研究并不多,本文旨在为这一领域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并希望本文能对政治演讲的翻译工作有所启发和指导,以便更好的为对外交流服务。  
其他文献
一直以来,传统的翻译理论要求译文在风格,内容和形式上与原文保持一致,认为译者是“仆人”,而译者所进行的翻译工作则是“戴着脚链跳舞”。女性翻译工作者由于社会文化的影响以
商务信函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信函写作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着商务活动的成败。一封好的、高质量的信函能够有效地传递交际意图,然而交际意图的实现离不开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