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西白垩纪盆地遗迹化石及沉积环境研究

来源 :河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fsswyj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沉积学和遗迹学为理论指导,结合岩石学、地球化学等学科方法,选择豫西汝阳、潭头和西峡盆地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遗迹化石与沉积环境的研究。主要取得了以下方面的成果:(1)在研究区发现无脊椎动物遗迹化石13属27种和一些未命名的生物潜穴、鸟类足迹和植物根迹,它们的生态类型以居住迹和进食迹为主,爬行迹、牧食迹和逃逸迹次之。通过横向比较发现,豫西白垩纪时期具有类似的生态环境和生物群落,较稳定的晚白垩世的生境更适应于造迹生物的生存及其活动,晚白垩世的造迹生物的个体与早白垩世相比变得更大一些。(2)通过对豫西汝阳、潭头和西峡盆地中的岩石类型与结构、粒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沉积序列和遗迹化石分析可知,潭头盆地上白垩统秋扒组形成于干旱气候下的冲积扇、扇三角洲和湖泊环境;汝阳盆地下白垩统下河东组、郝岭组和上白垩统上东沟组均属于干旱-半干旱气候下的冲积扇沉积体系,并伴随小型极浅湖泊沉积;西峡盆地上白垩统高沟组、马家村组和寺沟组为干旱-半干旱气候下的冲积扇、辫状河和曲流河沉积体系,并发育浅水湖泊沉积。(3)根据豫西白垩纪盆地中的遗迹化石产状及其围岩的沉积特征等,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建立了冲积扇扇中—扇端、扇端浅水湖泊、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滨湖、滨湖—浅湖、河道(心滩或边滩)、天然堤—决口扇、冲积平原和河漫湖泊等环境中的11种遗迹组合模式。本次工作中识别出的遗迹化石,不但丰富了陆相遗迹库,而且为Scoyenia遗迹相的研究提供了详实案例,为古环境的重建提供了重要生物信息。建立的11种遗迹组合模式对其它陆相盆地中的遗迹化石分析及其沉积环境的精细判断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为了确实做好当前的燃气公司成本控制工作,保证成本控制的质量与效率提升,公司财务管理工作者在实践工作针对成本控制工作现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实际工作情况与方法,利用
目的探讨细节化护理干预在外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本院外科患者中选择6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选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实施细节化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目的:探讨水通道蛋白磁共振分子成像(AQP MRI)与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量的相关性。方法:1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经单纯的脑缺血模型及肢体远端缺血(LRP)预处理
在运用铝模与爬架工艺的高层及超高层塔楼结构中,建设单位出于施工组织与施工质量的考虑,往往要求设计单位将二次砌筑的外墙(外窗台墙、剪力墙结构开洞填充等)设计变更为混凝
目的:探讨结肠癌病人应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的意义。方法:将91例结肠癌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n=45)和研究组(n=46),对照组应用常规手术护理,研究组应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比较两
结合工程实例,研究铝合金模板在超高层住宅建筑应用中的深化方法和注意要点,研究铝合金模板的支撑选型、内隔墙、外窗防水体系、结构拉缝板防开裂等深化要点,为类似工程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