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区域创新能力及其空间收敛性分析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NGOUSIYMM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区域创新能力更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随着全球性的政治和经济活动的逐渐频繁,区域创新活动也随之表现出了越来越明显的区域互动性。河南省地处中原,是全国的粮食生产基地,全省大部分土地都要用来粮食生产,相应的用于工业发展的区域就较少,因此,更需要提升各区域创新能力,在有限的土地上,创造更高的产值取得更好的效益。之前很多研究者针对河南省区域创新方面做了很多研究,但从空间角度来分析的还是一个空白。因此,本文通过空间视角来对河南省省辖市的区域创新能力进行深入的分析。本研究首先利用熵权法对2001—2010年河南省18个省辖市的区域创新能力进行了测算。结果发现:郑州、洛阳的区域创新能力远远高出其它地区,区域创新能力的差异很大。我省区域创新能力表现出显著的不均衡性。作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创新能力的区域发展不平衡显然不利于我省的经济整体发展。因此,如何有效的拉近落后地区与先进地区区域创新能力的距离,是我们必须要思考的。就以上的问题,本研究在空间视角下,在已有空间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上,通过传统理论与新的实证研究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对我省区域创新能力空间依赖性及空间收敛性进行一个宏观的分析。本研究利用专门的空间计量软件对我省的区域创新能力的空间自相关性进行估计,结果证明我省的区域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和集聚特征。进而,进行空间收敛性的实证分析,发现了无论是空间。收敛还是空间β收敛,得出的结果都是:我省的区域创新能力具有空间收敛的趋势,另外通过空间条件β收敛发现,企业的科技投入、政府投资、科技市场活跃程度都是影响我省区域创新能力收敛的重要因素。在大量的实证分析基础上,为尽快提升我省落后地区的区域创新能力,使创新能力弱的地区尽快缩小与创新能力较强的地区之间差距,本研究论文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加强区域间的技术合作、要确立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加快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搭建优良的创新载体等。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基因组学,金融学,人类健康,图像数据处理等方面对于数据的要求越来越高,很多学者已经将研究重心转移到高维数据甚至是超高维数据。基于高维数据统计推断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