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1963年美国和加拿大核武器摩擦探析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pho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61——1963年美国和加拿大因核武器问题产生了激烈的外交摩擦。这场摩擦的产生是由于在冷战时期,美国和加拿大对不同国家利益的追求产生了猛烈撞击而引起的。 这场摩擦的产生有着复杂的历史背景。50年代末、60年代初,苏联发展了自己先进的核武器。美国本土面临着苏联核攻击的危险,打算加强与近邻加拿大的军事合作。加拿大长期以来与美国形成不对等的伙伴关系。迪芬贝克当选首相后,力图改变这种状况,决心实行捍卫本国利益的外交政策。1957年美加共建北美空防司令部。从1959年开始,加拿大从美国引进“宝马”导弹和“巫师”战斗机。在北约,也因为战略的改变,加拿大定制了“诚实约翰”导弹、CF—104S战斗机及核深水炸弹。 美国和加拿大就“加拿大装配核弹头”问题开始谈判。难点集中到控制权问题上。华盛顿要求对所有核力量集中控制。渥太华当时认为接受核武器符合本国利益,因此不反对接受,但要求控制权。实行“新边疆”的肯尼迪无意从加拿大角度考虑问题,对加拿大的据理力争深为不满。迪芬贝克也因“备忘录”事件增加了对美国的怀疑,转入“拖延”政策。摩擦开始。61年夏,柏林危机爆发,使该问题变得紧急起来,迪芬贝克也打算加快接受的步伐。但他与肯尼迪的私下通信被美国公之于众,严重影响了加拿大政府的声誉。气愤的迪芬贝克又退缩了。1961年以后,迪芬贝克开始避免在本国布置核弹头。 62年,随着引进的核设施的相继完工,美国和加拿大军方都迫切想让加拿大装上核弹头,因此共同开展了游说活动。美国还采取了各种影响加拿大民众思想的手段,企图改变加拿大国内的反核舆论。这些活动起了一定效果。 在新一轮谈判中,加拿大提出谈判新方案,但美国不以为然。美国对加拿大不配合美国战略的政策极其不耐烦了。10月,古巴危机爆发,美国没按NORAD条款行事,擅自采取行动并要求加拿大予以配合。渥太华对此愤愤 NORAD条款行事,擅自采取行动并要求加拿大予以配合。握太华对此愤愤 不平,没有立即响应美国的号召。美国因此增加了对迪芬贝克政府的厌恶情 绪,而深受美国舆论宣传影响的加拿大人也开始背弃迪芬贝克。古巴危机大 大加重了美加间的摩擦。以后两国的交往更是波折不断,关于核弹头的装配, 两国发展成截然不同的两种政策。加拿大竭力避免在本土存在核武器,而美 国开始寄希望于迪芬贝克的下台来解决此问题,着手开展反对迪芬贝克的活 动,严重干涉了加拿大内政。 1963年相继发生诺斯坦得讲话、华盛顿公开反驳、哈克尼斯等人辞职等 一系列事件,使这一年成为核武器摩擦高潮迭起的一年。最后,如美国所愿, 迪芬贝克竞选首相失败,赞成接受核武器的皮尔逊当选,不久加拿大即接受 了核武器,美加核武器摩擦落下了帷幕。 美加间因核武器产生的外交摩擦是因为不同的国家利益发生了碰撞而导 致的,而国家利益的实现又需要国家综合实力的保证。维护国家利益的外交 政策的顺利实施取决于一个国家对外战略和策略的运用,也摆脱不了国际环 境与国际格局的影响。
其他文献
本文首先对殷墟铜礼器的发现和研究历程做了概述,并以解放后殷墟发掘出土的铜礼器资料为主、1928年至1949年的发掘资料为辅,运用考古学方法分析讨论了殷墟铜礼器的分期、断代、
众所周知,文化是没有国界的。当人类步入21世纪,世界文化架构正呈现由单极向多元化相融、并存、共存方向发展的态势,因而,儒家文化做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正被许多西方发达国家借
《财务与会计》2017年第10期刊登了《国有股权无偿划转涉及的财税处理问题探析》,该文把无偿划转由一个步骤增加为两个步骤,依据税务总局公告进行会计处理和企业所得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