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对于国民经济的快速、协调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资金不足,尤其是金融部门对“三农”信贷支持力度不足。本文以安徽为例,通过大量数据和调查问卷论述了在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的信贷失衡现象及其表现,运用计量模型检验得出正规金融投放的农业贷款与农业总产值之间具有格兰杰单向因果关系,但金融对农村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揭示了在农村金融信贷政策传导中存在一些障碍影响了农业贷款的供求总量和结构的均衡,从而影响了农业贷款支持农村经济增长的效率。本文认为城乡经济与金融的二元性是导致农村信贷失衡的根源,金融改革市场化取向、利率政策倾斜、变相信贷供给、机构准入限制、保险机制不健全等是其制度性诱因,并进一步从借贷主体关系、利率等借贷要素供需方的非对称性以及农村金融中政府与农村经济主体的博弈模型阐述了农村正规金融信贷供求失衡现状的生成机理以及非正规金融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并根据研究分析的结果,借鉴国外农村金融发展的经验,结合实际,提出了对策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