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财政补贴政策执行偏差与矫正——以Z市A开发区为例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w3t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小企业发展在国民经济增长、稳定扩大就业岗位以及社会和谐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中小企业财政补贴政策的执行工作一直是各级政府关注的重点。但经过文献梳理和田野调查,本文发现:在中小企业财政补贴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出现了执行偏差的问题,削弱了政策本身的效力。中小企业财政补贴政策的执行工作一方面是上级政府关注的重点,另一方面又和基层地方政府的利益息息相关。在上级部门压力与地方利益驱动的双重作用下,为何仍然出现了执行上的偏差?中小企业财政补贴政策的偏差何以出现?又有哪些具体的表现形式?如何能够有效控制或减少偏差的出现?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本文运用理论分析与田野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搭建关于中小企业财政补贴政策执行偏差成因的分析框架,以Z市A开发区为例展开深入的分析。研究发现:中小企业财政补贴政策执行的执行偏差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于政策目标的替换,政策原本的目标难以达成。二是政策执行方式的变通,街头官僚综合运用各种方式降低自身被问责的风险和工作压力。三是政策对象的异化,街头官僚在政策对象的选择上存在诸多问题。而导致政策执行偏差的具体成因则是来自体制环境纵向与横向层面的双重约束、街头官僚自身所面临的多重困境以及政策客体对于政策执行工作缺乏关注三个层面。为此,本文提出要相对应地从体制环境、政策主体以及政策客体三个角度对政策执行过程进行优化,从而对中小企业财政补贴政策的执行偏差进行纠正。
其他文献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公益慈善纳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整体框架,强调“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公益慈善事业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第三次分配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力量。在实践中,各方的公益力量已经壮大成为一支遍布全国、能够第一时间投入公益慈善事业的强大队伍,在助力脱贫攻坚、抗击疫情灾情和全面建成小
学位
公共产品供给是影响社会物质文化水平提升的重要内容,与人民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一直是行政管理领域研究的重要论题。但现有研究中,主要是对农村与城市公共产品供给的研究,缺少对城市边缘区这类特殊地域的公共产品供给研究。目前我国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城市边缘区一头连接着农村一头连接着城市,是同时具有农村和城市的特征又异质于二者的特殊地域,处于城市化进程中的过渡阶段,其公共产品供给问题与城
学位
经济的高速发展推动着我国社会的加速转型,治理理论已逐渐成为社会运行的基本逻辑,政府治理重心逐渐从国家层面下移至社会层面。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其建设与发展会直接关系到社会和谐与国家政权的稳固。“单位制”的瓦解使得社会的自主性不断增强,对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提出了挑战。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社区治理的主体不再是政府或单一主体,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形成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和居民自治之间的良性互
学位
伴随着城镇化的加速发展,我国出现了数量庞大的流动人口,尤其是大城市流动人口占比逐年增大。在这些流动人口中存在着一个被忽视的群体——“老漂族”。在建立全民医保的背景下,这些为照顾后代到城市生活的老人在参保地和现居地之间流动的过程中,常常面临着医疗卫生服务需求难以满足的困境。本文运用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和笔者在重庆市收集的实地访谈资料,结合Anderson医疗卫生服务利用理论模型和Gr
学位
随着失能老人的不断增多,目前我国关于失能老人的照护问题面临巨大的挑战。我国以孝道为核心的家天下文化已经延续了几千年,家庭本位思想和孝道文化认为照护老人是一个家庭应该承担的责任,家庭是失能老人照护的最重要支持来源。那么由失能老人的家属、朋友、邻居等出于爱和责任、无偿的、非市场化和非专业化的照护就可以称之为非正式照护。基于我国目前的医疗服务条件及社会保障体系发展不平衡的现状,非正式照护者在失能老人长期
学位
少数民族迁入城市之后仍然存在“三个不适应”问题,后疫情时代就业局势不稳定的背景下,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就业问题更加凸显,整体表现为就业质量低下、基本权益得不到保障。当前流动人口迁移以核心家庭为主,主干家庭迁移趋势明显,促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家庭化迁移是推进市民化和城镇化的必然要求。研究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家庭迁移模式,探究其与就业质量的影响并深入分析其他影响因素,有助于我们厘清少数民族在城市就业存在的现
学位
基于上海、尤其是上海市中心城区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的背景,具有融合性、整合性与便利性的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已经成为政府的主要选择。近年来,公共部门持续出台支持政策,推进建设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形成了“一碗汤的距离”的养老服务格局。然而,即使上海市政府养老服务供给能力持续增强,在人口老龄化纷繁复杂的挑战面前,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仍存在诸多尚未解决的痛点和难点问题,主要体现在服务供给与实际需求之间的不适
学位
认知症是老年群体最容易罹患的慢性病之一,已成为老年人的第四大“健康杀手”。当前人口老龄化加剧,认知症群体迅速扩大,我国是全球认知症患者数量最多的国家。认知症起病隐匿,病程持续时间长,疾病照护负担重,但当前我国认知症三级预防体系、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尚未建立,服务供给严重不足。认知症照护资源欠缺的现状将无法应对持续增长的认知症患病数量及其所带来的复杂多样的照护需求。杭州市G区老龄化程度高于杭州市平均水平
学位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相关数据,2035年左右,全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将超过30%,届时,我国将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与此同时,我国近年来的新生儿出生人数虽有下降趋势,但总量仍保持在1000万左右。这意味着我国未来将同时面对艰巨的养老与育儿双重压力。而在我国传统观念下,家庭则是承担这两种压力的天然主体、是老人安享晚年与儿童健康成长的“港湾”。因此,“隔代抚养”应运而生,成为家庭应对压
学位
在农村地区,家庭养老仍然是老年群体养老的主要方式。在这种养老方式下,子女代际支持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现代化进程中传统家庭结构不断受到冲击,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持续外流,农村面临着严重的老龄化与空巢化。本该发挥重要作用的子女代际支持则受制于时空、现实因素等多方面影响,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这使得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日益凸显。基于上述背景,本文以AGIL模型与社会交换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问卷调查和深度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