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工周期性超材料开启了光子学领域近十几年来的新篇章,吸引了国内外科学家的广泛关注。超材料是由人为所设计的尺寸小于波长的周期性或非周期性结构单元所组成,可以展现出特殊的自然材料并不具备的电磁特性。其中介电常数和磁导率均为负的左手超材料引起了科学界极大的兴趣。随着对左手材料越来越深入的了解,科学家提出了能够实现左手效应的复合左右手传输线超材料的概念,然后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由于其具有损耗低、较宽的宽带以及非线性的相位常数等优点,一系列基于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理论的新型射频器件以及微波天线相继被提出。本文率先将微波段的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的概念在对于光电器件领域具有十分重要地位的中红外波段里实现,为中红外波段研发一种新型的超表面结构,并且为新型红外器件的研制奠定基础。本文主要的研究成果如下:首先,基于HFSS电磁仿真,设计并提出一种新型复合左右手超表面结构。该超表面结构由铜基底、二氧化硅和U型天线阵列三层结构组成。本征模式和反射光谱的仿真结果表明该超表面结构同时具有左手和右手超表面模式。其次,根据设计的结构,成功制备出复合左右手超表面样品,主要的技术手段包括用电子束蒸发在硅片上制备铜膜以及通过电子束光刻使“U”型金天线阵列的图形化。制备过程中克服了二氧化硅薄膜易从金衬底上脱落及小尺寸天线加工等技术问题。最后,基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的测试结果表明所研制的超表面具有复合左右手效应。我们自主搭建了角度可变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测试系统,反射光谱的测试表明所研制的超表面在19-21THz范围内有左手模式,在45-50THz范围内有右手模式,验证了中红外复合左右手效应。此外,论文深入分析了超表面模式的损耗机制,结果表明左手模式主要的损耗来源于二氧化硅和金属的材料损耗,而右手模式主要的损耗来源于漏波辐射。为了解释实验观测的复合左右手效应,论文建立了传输线电路模型,给出了相应的电容电感数值,很好地解释了复合左右手效应的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