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中国小麦微核心种质为供试材料,在河南省洛阳市农林科学院设置盆栽实验,研究了中国小麦微核心种质的单株根干重和单株次生根数,旨在找到控制根系性状的SSR位点和优异等位变异。主要结果如下:1.中国小麦微核心种质的根干重在品种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根干重平均值为1.08g,变幅为0.49g-2.12g。本试验共鉴选出根干重大于1.50g的品种有13个,农家品种白冬麦根干重最大,为1.93g,其次是农家种三月黄和现代育成品种矮丰3号,根干重分别为1.92g和1.74g。国外品种敖德萨3号、Villa Glori、Atlas66的根干重也较大,分别为1.62g、1.56g和1.52g。将微核心种质按原产地及麦区分别进行分析得出,国外引进品种和长江中下游麦区的小麦根干重最大。北方麦区和黄淮冬麦区小麦选育品种根干重的平均值都小于地方品种。2.中国小麦微核心种质的次生根数在品种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单株次生根数的平均值是37条,变异幅度为19条-62条。本次试验共找到次生根数较多的品种有12个,其中次生根数最多的是地方品种早五天,次生根数达到了62条,其次是中优9507、三月黄和KaBka3,次生根数都是61条。次生根数超过55条的种质中我国选育品种有2个,分别是中优9507和矮丰3号,国外引进品种有2个,分别是KaBka3和赤小麦,其余都是地方品种。将微核心种质按原产地及麦区分别进行分析得出,我国小麦微核心种质次生根数的平均值最多的是国外引进品种,国内品种中次生根数最大的是长江中下游麦区。北方冬麦区和长江中下游麦区小麦地方品种单株次生根数的平均值小于选育品种,而黄淮麦区小麦次生根数地方品种的平均值大于选育品种。3.217对SSR引物对中国小麦微核心种质进行关联分析,共检测到30对与小麦根系性状相关联的SSR位点。这些SSR位点中有18个与小麦的根干重关联,有16个与小麦的次生根相关联。其中有4个SSR标记同时与小麦的次生根数和根干重相关联,表现出“一因多效”的特点。这些结果为小麦分子辅助育种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