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土地辽阔且肥沃,是我国的产粮大省,粮食总产量多年居于各省第一位,是我国粮食主产区。但是,多年来黑龙江省农业一直处于粗犷的生产模式,过量的化肥投入致使土地板结,多年残留的农药、农膜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损害。农户作为农业生产的主体,科学的生产将有利于减少农业碳排放,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土地流转的方向,农业经营大户逐渐兴起,种粮大户也是黑龙江省农业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一个必然产物,种粮大户的生产行为很大程度上可以影响周围农户的农业生产方式,在低碳视角下研究黑龙江省种粮大户的行为对于黑龙江省发展低碳农业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研读了国内外相关文献,并对低碳农业、种植大户、种植大户生产经营行为三者的概念进行界定,阐述了低碳经济理论、农户行为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其次,全面分析了黑龙江省低碳农业现状,包括现阶段黑龙江省发展低碳农业取得的一些成绩和仍然面临的一些问题。基于问卷调查数据,对黑龙江省种粮大户的内外部特征和农户的低碳生产意愿和生产经营行为进行了统计描述分析,显示种粮大户的低碳生产意愿较高,但低碳生产行为却不明显,包括存在不同程度的过量施肥问题,农药使用不科学,农田灌溉和农用废弃物处理也存在不合理的情况。为找出意愿和行为发生悖离的原因,根据计划行为理论对农户的三个不可测的潜变量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选择可测量的显变量,通过因子检验和回归分析得出,农户低碳生产意愿与行为的悖离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在农户个体特征方面,男性、年龄越大的种粮大户在低碳生产意愿与行为上越容易发生悖离,土地质量越好对发生悖离有负向影响。在行为态度和主观规范方面,益于粮食安全、有利于减少农资投入、政府的要求、农业技术员的建议和政府的相应补贴对悖离的产生均有负向影响。在知觉行为控制方面,农户所接受的培训指导过少对悖离的产生有正向影响。为进一步分析种粮大户低碳生产意愿与行为发生悖离的影响因素之间的层次性,运用解释结构模型得出意愿与行为悖离影响因素的层级结构。结果表明,政府补贴、农户所接受的培训指导少是表层直接因素,益于粮食安全、利于减少农资、政府要求和农业技术员建议是中间层间接因素,性别、年龄和土地质量是深层根源问题。最后根据统计描述分析和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了提高种粮大户低碳农业生产意识、健全低碳农业发展技术体系、健全低碳农业法律法规机制和增强种粮大户抗风险能力四个方面的具体建议,从而促进黑龙江省低碳农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