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衔接换乘特征,是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协同效率分析、公交线网设计规划以及公交车辆调度运营的重要基础。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加速建设,布设与轨道交通协同运营的常规公交网络,已成为提高城市交通运行效率、发挥公共交通资源优势,减少居民出行成本的关键。由于轨道线网的建设周期具有时序性,需要在分析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适应性的基础上,调整常规公交的运营方案。多源交通数据的采集与融合,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拓展了新思路。随着智能卡系统与实时定位系统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公共交通系统中,多维数据也为动态描述公共交通系统运营状态提供了可能。通过学习国内外既有研究,本文基于城市公共交通刷卡数据与地理信息数据,利用数据分析技术,从宏观角度上阐述城市轨道与公交换乘适应性现状,有针对性的提出换乘优化方案。所做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首先,对地铁AFC数据、公交IC卡数据、地理信息数据进行了描述。对刷卡中存在的信息错误通过建立过滤规则进行全面清洗,并利用网格化处理手段对地理信息数据进行分析,保证了基础数据的有效性。其次,基于调查数据与刷卡数据分析了轨道换乘公交(M-B模式)、公交换乘轨道(B-M模式)的换乘时间阈值范围。判断出行乘客是否具有两种模式的换乘行为,主要依据换乘时间是否在换乘时间阈值范围内。并对存在换乘行为的乘客数据进行了筛选。再次,利用轨道站点的客流特征以及周边空间特征,基于K-均值算法对车站进行聚类分析,从轨道站点与常规公交换乘适应性的角度进行结果解释,得到了现状衔接换乘适应性有差异轨道站点分类,并阐述了衔接优化原则。最后,针对现状衔接换乘能力不适应的站点,重点分析常规公交衔接换乘现状,获取公交线路的具体运行参数。构建以换乘时间最小化为目标的优化模型,并进行求解。以犀浦站衔接的p21路公交线路为案例,对p21路的发车时间进行了优化,降低了乘客的换乘时间,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