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KAZE和极谐变换的图像复制粘贴取证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force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因为手机、相机等拍摄设备以及图像处理软件的普及,任何使用者都可以随意地对图像进行各种操作,完全推翻了“眼见为实”的传统观念。因此,研究能检测图片真实性、原始性和完整性的取证算法变成迫切的任务。在各类图像内容篡改手段中,复制粘贴篡改是最普遍的一种操作手段。它指的是把图像中的某一部分复制拷贝后,粘贴到该图像的另一部分,还往往与图像模糊、旋转、缩放等操作结合使用,从而达到不被肉眼发现的目的。因此,针对图像复制粘贴进行检测算法的研究,既面临巨大的技术挑战,又具有很强的现实应用价值。本文针对现有篡改方法的人为干扰和自然干扰的问题,分别提出了两种不同的取证算法。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总结如下:首先,针对部分篡改图像因明显的光线变换、纹理单一造成提取点不足,从而难以检测的问题,本文提出基于直方图均衡化预处理和KAZE特征的高效复制粘贴篡改检测算法。首先对待测图像进行直方图均衡化操作,增强图像整体对比度,便于更好提取图像的特征信息;而基于非线性空间滤波的KAZE更是在去除噪声的同时也保留了边缘细节,对于解决之前特征点提取不足的问题有很好的效果;最后的初步匹配、特征点聚类、立体匹配和形态学处理等一系列操作能准确定位篡改区域。实验结果证明,算法不仅能够对单处或多处复制粘贴篡改的图像进行鉴别,还能定位篡改的具体位置。同时验证了算法对不同类型的后处理的鲁棒性,包括亮度变化、图像模糊、JPEG压缩和颜色失真。其次,针对存在自然干扰(存在相似物体)的真实图片和经过篡改的图片的判别,出现将真实图片误判为篡改图片的问题,提出基于极谐不变矩和改进的密集型块匹配的检测算法。首先,将图像进行重叠分块并通过极复数变化得到每个块的特征信息;然后利用快速又高效的块匹配算法得到图片的偏移域分布;最后,利用稠密线性拟合剔除掉偶然匹配,再经过阈值截取和形态学操作得到最终的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对于同时包含存在自然干扰的真实图片和经过复制粘贴操作的篡改图片的数据集,本文算法整体性能优于其他算法,且对于其他的通用的数据集和各种后处理操作也有良好的检测效果。目前,图像复制粘贴取证仍然缺乏存在抵抗后处理操作和自然干扰的能力。因此,希望本文提出的算法和实验结果能对以后的研究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基础。
其他文献
玉米(Zea mays L.)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其苗期代谢旺盛,病虫害危害性较高。本论文利用植物化学提取分离技术对东北地区广泛栽培品种丹玉336苗期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了系统的分离,结合核磁共振波谱(1D和2D NMR)手段、单晶X-Ray衍射、化学合成以及手性拆分确定了这些次生代谢产物的结构,采用超高压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UPLC-MS/MS)对主要代谢产物在苗期的分布与含量变化进行了测定,
淀粉样纤维在体内积累会导致多种疾病,例如阿尔茨海默氏病,Ⅱ型糖尿病和帕金森氏病等。因此,淀粉样蛋白变性相关研究成为化学,生物学和医学交叉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为了监测淀粉样纤维形成过程并了解纤维形成的机理,寻找高品质的检测蛋白质缠结和淀粉样蛋白斑块的探针成为该领域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本论文中,我们发现了一种名为喹哪啶红(QR)的近红外荧光探针,该探针可识别淀粉样纤维的β-折叠结构。通过使用荧光光谱,共
自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发生多次大规模地震灾害,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在应对地震灾害的过程中,合理规划应急物资调运方案,对于控制灾情发展,减少灾害损失,提高救援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地震发生后,受灾点的物资需求紧迫性差异客观存在,若忽视这种差异,便难以满足需求紧迫性高的受灾点应优先获取物资的现实要求,进而使得应急物资供应不及时。所以为了快速及时供应应急物资,提高救援工作效率,最大程度
生物质成型燃料具有低碳、清洁、可再生的特点,便于储存、运输和易于产业化生产,得到国家大力发展与推广。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原料资源受限,价格不断上涨,严重制约相关产业
鲕粒是一种球型或卵球型的,具有平滑的,发育良好同心圈层的碳酸盐颗粒(通常直径<2mm),长期以来一直令地质学家、化学家和古生物学家着迷。与众所周知的微生物成因的核形石不同,鲕粒在传统意义上被视为非生物的包覆颗粒。关于物理、化学和生物进程在鲕粒成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包括在鲕粒表面碳酸盐的沉淀是否是由海水化学或生物活动所驱动,以及沉积物的传输和损耗所扮演的角色,仍然存在大量争议。正在生长的现代海
基于磁电效应,通过电场调控材料的磁性能有利于低能耗、高密度存储设备的应用和发展。相比于通过应变效应或外加电场调控材料磁性的易失性调控,可以产生自发极化且能在外电场作用下改变极化方向的铁电材料为非易失调控提供了优异的平台。但随着材料尺度的减小,其自发极化将逐渐减小甚至消失,使得很难在原子尺度实现电控磁性。近年来,二维铁电材料在实验上的成功制备为实现原子尺度下的非易失调控提供了新的机遇。本文基于第一性
随着激光化学、激光光谱、激光医疗、光通讯系统和光刻技术的发展对波长更短,频率更高的激光的需求更为迫切。能够产生波长在200 nm以下(>6.2eV)的深紫外相干光材料,具有优良性
导电聚合物作为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大的理论比电容,良好的导电性,环境稳定性和低成本的优点,近年来已成为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导电聚合物主要包括聚吡咯,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是一种由级配碎石,水和胶凝材料组成,按嵌挤原理压实而成的复合材料。因其具有成本低,强度高,良好的耐久性和承载能力,以及极佳的整体稳定性等优点,成为利用最多的高速公路路面基层材料。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的性能指标一直是研究的重点,最直观的研究就是强度、抗裂等宏观性能的研究。材料本身性质的优劣除了宏观性能的影响,也受其内部细观结构的影响。内部结构的组成情况不同导致混合材料的性能也不同
韶关是广东省有色金属之乡,也是粤北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和水稻产区。多年来,当地工业和众多金属矿山开采冶炼导致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富集,土壤酸化加剧,重金属离子的有效性、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