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水相提取印楝素的工艺研究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ehx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印楝素是从印楝种子中提取出的四环三萜类化合物,它在农业、林业等方面都有很好的生物杀虫作用,被世界所公认。印楝素还有广泛的药用价值,在印楝种子、树叶、茎中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已经被分离出来。最常见的有:azadirachtin、nimbin、nimbidn、imbidol、nimbinate、ueceretin、salanmin等。它们具有:拒食、生长调节、抗颤栗、抗细菌、抗溃疡、止痛、抗关节炎、抗真菌等作用。本文研究印楝素的提取对生物制剂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1)通过准确的实验检测,得到印楝素A的两种鉴定方法:1、紫外可见光检测条件及其紫外可见光检测的标准曲线的绘制,2、高效液相色谱的检测条件及其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的标准曲线的绘制。(2)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7种原料(孟加拉果、缅甸果、国产新楝果1、国产新楝果2、国产新楝果3、国产新楝果3核、国产新楝果3肉)的结果显示:缅甸果与孟加拉果中印楝素A的含量不同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它的独特的大气环境和地理位置差异产生的。国产新楝果3、国产新楝果3核、国产新楝果3肉,它们之间比较可以看出国产新楝果中的印楝素A主要在果核中。(3)传统的印楝素萃取方法提取时间长、提取效率低的缺点,且提取后存在废弃溶剂,需要进行后期处理[6.8]。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印楝素的双水相纯化技术,该方法是在接近生理环境的体系中进行纯化,不会破坏生物的生活状态,整个操作过程在常温常压下进行,条件温和、设备简单、操作方便,且分离快、回收率高[9]。本文首先进行了大量的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印楝素的提取率和使用的料液比、提取时间、硫酸铵浓度等因素有关。在振荡提取的实验条件下,得到相对合适的提取条件是:硫酸铵浓度为0.62g/mL,料液比为1:10,提取时间为2h。通过正交实验的极差分析进行条件的优化,确定了使用双水相纯化技术提取各因素对印楝素提取率的主次顺序为:料液比>提取时间>硫酸铵浓度,即硫酸铵0.62g/mL,料液比为1:10、提取时间1.5h,此时印楝素的提取率为1.23%。(4)在相同条件下,正交提取、双水相纯化与乙酸乙酯有机溶剂萃取的比较得到:乙酸乙酯萃取效率是正交提取、双水相纯化效率的两倍之多。乙酸乙酯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萃取一次就可以得到溶液中90%的有效成分,但是乙酸乙酯对环境的污染较大,后期的废液不易解决,不利于大规模的生产。而双水相纯化在这一方面的优势便凸显出来。为了达到保护环境的要求,采用双水相技术具有一定的意义。
其他文献
感冒是小儿时期临床最常见的疾病。由于小儿肌肤娇嫩,腠理空疏,卫外机能不固,加之寒暖不能自调,故较之成人更易罹患,小儿稚阴稚阳之体,感邪后的一系列病理变化,临床证候等均
乳腺癌是发生在乳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多见于女性,严重危害患者健康。手术、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分子靶向治疗等方法会对患者机体带来一定的不良反应,影响患者的生存
本文通过对刑事申诉案件办理过程中的难点的分析,指出了现行刑事申诉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This article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商业性体育赛事的组织者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并谋求长足发展,在赛事运作过程中就要尽可能实现“财务状况最优”和“利润最大”。然而,商业性体育赛事运作过程中的存在各
人们都说,高速公路服务区相当于旅途中短暂停留的驿站,不过,辽宁高速人却全力将这个行车驿站打造成环境整洁优美、人性化服务氛围浓郁的温馨港湾。$$  辽宁高速公路服务区秉承
报纸
针对茅洲河七标清淤工程,清淤量多,分布面广,清淤难度大等特点,选择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方式,采用低电压,选择隔离式呼吸器等设备设施,有效减少作业人员对危害因素接触的可能,减
电能表作为三大民用计量仪表之一,被列入国家重点管理计量器具和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目录。为了整顿电能表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利益,提高产品质量.国家质检总局对全国范围内的电能表
近些年,在很多高科技应用中稀土元素(REEs)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材料,例如激光,光学数据传输,超导体,磁性材料等。为了有效的利用稀土资源,回收REEs显得尤为必要。同时形成萃取和分离RE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元素组成的具有水滑石层状结构的氢氧化物,又称类水滑石。LDHs的主体层板带结构正电荷,层间具有可交换的阴离子,这种独特的
在国家关于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意见指导下,四川传媒学院通过对展示设计课程教学目标的转变、课程体系的规划、课程教学过程的创新、课程教学模式的改变等全方位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