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校创新性学习环境的研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tiantiandet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认为当前在中小学实施创新性学习具有迫切性和实效性,分析了制约创新性学习环境生成的阻抗因素,着重在心理环境的层面进行了阐述,提出了在课堂教学中的三种教学模式,并就创设创新性学习环境,阐释了若干的对策。通过对不同学校的学习环境——学生所知觉到的班级课堂氛围的问卷调查,找到有利于创新性学习的环境指标,分析影响创新性学习的阻抗因素,采取对策,创设良好的环境,促进学生的创新性学习。 阐述学生的创造潜能是在合适的环境下,即宽松自由的心理环境,多元的文化环境,丰富多样的课程环境,平等合作的交往环境,粗线条设计的教学环境以及多元有弹性的评价环境中展现出来的。安全性与自由性、启发性与开放性、愉悦性与激励性、民主性与平等性构成了它的主要特征和价值取向。在基础教育阶段实施创新性的学习,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必要途径。 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素养,高扬民主、科学、个性、开放的旗帜,清醒地认识教育需要热情和生命去拥抱,自觉培养乐于分享、善于沟通、勇于承担、敢于创新的民主性格,师生间以诚相待,彼此不断地进行多方面、深层次的沟通与交流,创造一种相互尊重、信任、合作的自由宽松的民主氛围,利用融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的心理气氛,以一颗真诚的心去接纳学生,并为其拓展创新思维的时空领域,为每位学生提供个性发展的广阔舞台,让人人能够感受到自主的尊严、存在的价值、心灵成长的愉悦。
其他文献
在知识经济时代,教育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呈现出越来越突出的作用。面对来自于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因人口增长而引起的教育要求等方面的挑战,传统的教育越来越
教师是谁?这乍看起来是个不应该问的问题,因为对它有着相当一致的回答: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然而在具体的社会历史阶段中,无论从宏观的社会发展的角度还是从微观的教育过程中师
日本在奈良以及平安时代初期形成了全面模仿唐朝的“唐风文化”,但在平安中后期,应菅原道真的奏请,与中国官方交流的中断,日本国内更加封闭,民族意识觉醒,具有日本特色的“国风文化
该文试图从职员发展的角度着眼,在考察职员生活史的基础上,揭示教育与职员发展的关系.鉴于可供参考的职员生活史料很少,该项研究最主要的方法是口述史调查.从十多位上海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