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中西部铁路建设力度持续加大,路网覆盖和路网密度不断提升,铁路交通网络正在逐步完善。西部地区山脉纵横、地质多样,铁路建设规划不可避免的朝着高海拔长大隧道工程方向发展,也正是因为有了复杂地质条件下长大隧道施工技术的持续进步,才为高速铁路穿山越岭提供了必要的施工经验和技术储备。不同于中东部平原地区气候条件,西部地区海拔高、气压低、气候寒冷、空气稀薄,高原施工通风一直是隧道工程一大技术难题,是制约长大隧道修建的关键技术问题。它影响因素复杂,技术要求更高,不可能简单照搬低海拔地区隧道施工通风研究成果。高效的通风循环系统,良好的隧道作业环境,是维持机械设备正常运转,确保项目工期、安全、质量的必要条件,更是关系作业人员生命健康的安全底线。因此,通风方案的适宜性和合理性及实际通风效果,对于隧道顺利安全施工意义重大。本文依托敦格铁路当金山隧道施工通风的工程案例,利用文献研究、定性理论分析、定量通风计算、个案研究等方法,对高原地区长大隧道施工期通风技术及辅助保障措施进行分析研究。主要内容如下:论文着重阐述高原地区长大隧道修建施工通风的特点与难点;系统论述现有技术条件下隧道施工期主要通风方式的风流运行原理、优缺点分析及适用条件和施工布置要点,为通风方式选择提供参考依据;归纳整理指导隧道施工通风设计的相关流体力学理论、原理,为施工通风计算做好理论准备;总结归纳不同通风模式下,风量、风压的计算方法,作为通风设备选型依据,同时考虑相关技术参数的计算和选取。在以上研究工作基础上,结合敦格铁路当金山隧道《设计说明》、《施工组织设计》、《施工通风方案》等文件,分析说明项目概况、工程特点以及施工通风的难点,进而对2#斜井工区施工通风五阶段方案布置进行细致的研究,对通风计算、设备选型进行严谨的推演。2#斜井工区工程施工分为五个阶段,通风巷道包括斜井、平导、横通道、正洞及竖井部分,各作业面依施工顺序安排依次打开,隧道通风依工作面的推进分五阶段布置。由于有限空间内,多工作面同时作业、多工序相互干扰,需要依据经济性和可行性原则统筹考虑通风组织安排,是一项复杂且艰巨的系统工程。论文除了对通风专项方案排尘措施控制要点进行归纳总结,也对降尘、减尘等辅助措施进行了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并对隧道通风管理工作提出建议。不断调整优化施工通风方案的同时,施工技术革新、大型配套机械的使用等其他辅助措施也是减少粉尘污染,改善隧道环境的有效方法,应与通风方案一同纳入施工期隧道环境保障的统一考虑中。当金山隧道2#斜井工区施工通风方案在整个项目工期的实际应用中收到了良好的通风效果,各工作面通风要求得到满足,隧道作业环境基本达标,在作业人员健康、项目质量安全、工期进度等方面,有效保障了隧道顺利贯通。斜井、正洞和平行导洞肩负独头掘进通风重担,竖井及横通道分担各个工作面同时作业的通风压力,巧妙利用各通风巷道形成局部通风循环,协调、衔接施工各阶段通风工作,形成了复杂施工环境下动态、有序的通风循环系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研究,得出了长距离独头掘进是影响长大隧施工通风的难点和重点、统筹利用辅助坑道(平行导洞、斜井、竖井)分阶段推进施工期的通风组织是解决隧道施工环境问题的有效方法等结论,可供高原长大隧道施工通风专项方案制定和现场施工组织安排借鉴,具有一定可推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