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地区长绿飞虱的生态学研究及化学防治药剂的筛选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ywhy_w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绿飞虱(Saccharosydne procerus),属同翅目(Homoptera)、飞虱科(Delphacidae),是茭白上的一种专性害虫,以刺吸茭白叶片,吸取汁液为食,并在叶脉上产卵,严重影响茭白的光合作用和营养物质的输送,最终造成茭白产量下降、商品性降低,是茭白上的重要害虫之一。   本文通过对武汉地区长绿飞虱的田间调查、实验种群生命表的构建、环境因子对长绿飞虱体色分化的影响研究,及单剂及复配化学药剂对长绿飞虱的生物活性筛选,为长绿飞虱的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果如下:   1.武汉地区长绿飞虱的消长动态及生活史   2010和2011年连续两年,系统调查了田间长绿飞虱的消长规律,探明了武汉地区长绿飞虱的生活史。在武汉地区长绿飞虱一年发生5代,产卵于茭白叶鞘组织,第二年4月初开始孵化,下旬出现第一代成虫。第二代出现于5月中旬至7月上旬,第三代出现于6月中旬至8月下旬,第四代出现于8月上旬至9月下旬,第五代出现于8月中旬至10月下旬,成虫于9月中旬始见,产滞育卵越冬,11月上旬田间成、若虫绝迹。世代重叠现象严重。   2.不同温度下长绿飞虱试验种群生命表构建   为了探索不同温度对长绿飞虱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在室内15℃、19℃、23℃、27℃、30℃和34℃,RH(60±1%),光周期16L:8D条件下,测定了长绿飞虱对各阶段的发育历期,存活率,繁殖力以及实验种群生命表参数。结果表明:长绿飞虱各阶段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卵期及若虫高龄期的存活率受温度影响不大,在低龄阶段和羽化阶段相对比较敏感,存活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长绿飞虱雌成虫的寿命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交配率、产卵量及后代孵化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当温度过高(30℃、34℃)对其又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内禀增长率在27℃时最高,为0.1759。   3.环境因素对长绿飞虱体色分化的影响   查阅资料及田间调查发现,有部分长绿飞虱成虫前翅后缘末端有黑色斑块,对此,测定不同环境因素,包括温度、湿度、光周期、若虫密度对其黑斑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长光照以及若虫密度过高,有利于黑斑的形成;湿度对黑斑形成的影响不大。   4.长绿飞虱对单剂及复配制剂的敏感性测定   采用叶片浸渍法分别测定了长绿飞虱种群对8种单剂和2种单剂的复配组合的敏感性。结果表明,8种单剂中长绿飞虱对噻嗪酮的敏感性最高,LC50值为0.1893mg/L,对三唑磷的敏感性最低,LC50达43.22 mg/L。在噻嗪酮和啶虫脒复配对长绿飞虱的最佳配比室内筛选中,当两者以0.14:0.3(混配组合中噻嗪酮占31.8%,啶虫咪占68.2%)比例复配时,两者具有最大的增效作用,共毒系数为221.87。
其他文献
学位
目的:观察认知行为疗法联合米氮平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在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脑卒中常规治
目的:探究尿毒症应用不同诱导透析模式对患者心理状态和电解质的影响.方法:此次实验对象全部选择2016年11月至2018年6月之间在本院开展透析治疗的1 30例尿毒症患者,按照不同
系统性红斑狼疮作为自身免疫疾病.临床关于这一方面的研究住进增多,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回顾总结,为干扰素调节因子5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相关性提供依据.本文主要探讨干扰素调节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合并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经外科手术治疗方案及应用效果.方法:研究组行经尿道前列腺气化电切术,对照组行开放性前列腺切除术,结果:两组术前IPSS评分、最大尿
目的:研究分析产妇产后采用护理干预对其盆底功能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07月―2018年07月我院接收的产后接受盆底功能康复护理的产妇106例,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两组
目的:探究氟烷复合丙泊酚用于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66例在本院接受气管异物取出术治疗的患儿,治疗时间为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采用双盲法均分为
烟草脉带花叶病毒(Tobacco vein banding mosaic virus, TVBMV)属于马铃薯Y病毒属(Potyvirus)病毒,近几年在我国烟草上的发生有上升和蔓延的趋势,其衣壳蛋白(coal protein, C
研究显示,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为人体呼吸系统的多发病和常见病,同时多数COPD患者易并发肺栓塞,若未及时进行处理易导致严重休克和猝死情况发生.因此,我院对COPD患者预防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 TYLCV),引起番茄黄化曲叶病。近年来,该病在我国北方大面积发生,严重影响了番茄的产量,已经成为了影响我国番茄生产的首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