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离子电池层状富镍氧化物正极材料结构和性能研究

来源 :陕西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webstar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锂离子电池以其高转换效率和环保特性成为最受欢迎的储能系统之一,被广泛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和电动汽车等领域。然而,锂资源短缺和价格上涨问题,不利于锂离子电池在大规模储能领域的进一步发展,需开发原材料资源丰富、成本价格低廉的新型储能系统来替代锂离子电池。作为锂盐类似物,钠离子电池O3型层状富镍氧化物电极材料具有能量密度高、成本低廉和环境友好等优点,有望成为下一代储能器件的替代者,但是其在循环过程中发生的不可逆结构转变导致了差的结构稳定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采用电化学离子交换法,成功制备出锂掺杂层状富镍氧化物正极材料,并研究了过渡金属比例、锂掺杂量和Li2MnO3相的引入对于材料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1.采用电化学离子交换法,脱出层状骨架中Li+,之后嵌入Na+的方式,合成出锂掺杂O3型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NaLNCM333、NaLNCM532和NaLNCM811)。研究发现,过渡金属比例极大地影响材料晶体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发挥。NaLNCM811材料中较多的Na+含量(71 mol.%)对于O2-之间库仑斥力具有屏蔽效应,Li+掺杂所引起的晶体结构变化较弱;NaLNCM333中Na+含量较少(65 mol.%),O2-相互排斥造成层间距增大,Li+掺杂后,晶体结构发生晶格扭曲现象。此外,Ni含量升高,有利于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容量的发挥,但是电化学稳定性降低。2.在电化学离子交换过程中,调控LiNCM811中脱出的Li+含量,之后嵌入Na+,合成出不同Li+掺杂量的NaNCM811材料。XRD和TEM等表征技术证实了 Li+分布于NaNCM811材料之中,且材料晶体结构随Li+掺杂量而变化。低含量Li+以离子掺杂的形式存在,维持了 NaNCM811-0.1Li材料完整的层状结构;高含量Li+掺杂会富集于材料表面,引起了 NaNCM811-0.2Li和NaNCM811-0.3Li材料表面晶格扭曲。电化学测试表明高含量Li+掺杂对于NaNCM811材料的结构稳定性具有明显改性效果:在1 C电流密度下循环200周后,NaNCM811-0.2Li和NaNCM811-0.3Li材料的容量维持率可以达到99%和82%,优于NaNCM811-0.1Li材料的66%,优异的电化学稳定性归因于Li+掺杂有效抑制了 NaNCM811材料在循环过程中发生的不可逆结构转变。3.通过高温锂化制备出Li2MnO3和LiNCM811相的复合材料LiNCM811-Li2MnO3,之后采用电化学离子交换法合成出NaNCM811·Li2MnO3材料。XRD和TEM表征技术证实了 Li2MnO3和NaNCM811相以复合体的形式存在,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NaNCM811·Li2MnO3材料在高电压下依然具有优异的电化学稳定性。在2~4 V电压范围内,1 C电流密度下循环100周后,NaNCM811·Li2MnO3正极材料可达到96%的容量维持率,优于NaNCM811材料的83%。在1.5~4.2 V电压范围内,1C电流密度下循环时,NaNCM811·Li2MnO3材料可发挥出172.3 mAh/g的初始放电容量,200周循环后容量维持率可以达到80%;远高于NaNCM811材料141.9 mAh/g的初始放电容量和62%的容量维持率,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归因于Li2MnO3抑制了 NaNCM811材料在高电压下发生的不可逆相变。
其他文献
烟碱类农药(Neonicotinoid Pesticides,NPs)是继有机氯和有机磷之后目前广泛使用的一类杀虫剂农药。陕西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在农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无法避免农药污染问题,再加上陕北、关中和陕南3个地区不同自然条件的差异,可能会导致农药污染问题更为复杂和不确定。已有较多学者对陕西省农田土壤及农产品中农药污染问题开展了相关研究,但主要集中在有机氯、有机磷等传统典型农药,而关于陕西不同
学位
酚类有机物是一种危害极大的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常在工业生产及医疗废水中存在,具有致畸致癌致突变的“三致”毒性。因此,利用一种绿色环保、成本低廉的处理技术对其进行有效去除有重要意义。光催化氧化法是利用光化学反应,在光催化剂的作用下产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具有绿色、环保、成本低廉等优点。但存在催化剂带隙较窄,电子-空穴易复合等不足。本文通过构建了系列层状硅酸锌-FeOx(铁氧化物)复合材料,进一步评价了不同
学位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水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污水厂的能耗问题也日益凸显,在废水的处理过程中,其中能耗最大的是污水曝气系统,曝气系统的节能改进对降低污水处理厂的能耗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本文参考了影响氧传质的各种理论与因素,依据不同的运行条件设计了两种第三代供气式射流曝气器,第三代一型射流曝气器运行条件为低气、低水流量;第三代二型射流曝气器是在高于第三代一型的工况下运行。本文使用多软件联合进行
学位
在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中国在涂料与涂层材料的生产和消费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传统涂料主要是通过隔绝基材与外界环境接触起保护作用,但忽略了细菌等微生物对涂层本身及基材的损害,如造成基材腐蚀等问题。这些损害会引起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不可逆的安全事故,所以对抗菌涂料的研发势不可挡。抗菌涂层可防止细菌等微生物对涂层自身及基材造成破坏。因此,它既要能防止细菌的粘附,也要有表面接触杀菌和释放抗菌剂的能力,从而达到抑制
学位
“碳中和”战略下,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是未来可再生清洁能源大规模贮存与化学转化的基石,特别是电催化分解水在其中发挥核心作用。相对于目前被广泛研究的晶态电催化剂,无定形材料拥有大量缺陷结构,能够暴露充足活性位点、内在孔隙利于物质迁移,为推进高效电催化水分解提供了全新机遇,但相关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3d金属无定形全水解电催化剂的定向制备及性质调控面临极大挑战。本论文充分利用金属有机框架的结构调控优
学位
得益于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与环境友好等优势,锂离子电池已经在电动汽车、便携式电子设备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已经商业化且应用最为广泛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是碳质材料。但是碳质材料的容量较低,这限制了锂离子电池的进一步应用。因此,为了提高锂离子电池的整体性能同时使其应用更为广泛,迫切需要开发一种新的成本更低、安全性更高、能量密度更高的负极材料。磷由于理论容量极高被认为是最具应用前景的负极材料之一。
学位
生物反硝化过程是从污废水中去除氮污染物的主要途径,研究表明向反硝化过程中投加外源性氧化还原介体可以强化反硝化电子传递速率,从而提高生物脱氮效果。然而,外源性氧化还原介体成本高且易造成二次污染,本课题将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剥离作为内源性氧化还原介体,探究不同类型EPS的电化学特性,考察EPS添加与剥离对活性污泥反硝化脱氮性
学位
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简称VOCs)严重破坏大气环境,危害人类身体健康。催化燃烧法因具有去除效率高、无二次污染等优势成为消除VOCs的主要手段之一,而二氧化铈价格低廉且具有独特的储放氧功能和快速氧空位扩散能力,被广泛应用于催化氧化VOCs燃烧反应。但其低温活性与贵金属还有较大差距。利用光热协同催化作用以及通过复合、表面修饰和形貌控制等措施有望实现CeO
学位
二硫化钼(MoS2)作为典型的二维层状化合物,具有0.62nm的较大层间距有利于钠离子扩散,理论比容量可达670 mAh g-1,因此具有巨大的储钠潜力。然而,块体MoS2的低本征电导率和钠离子嵌入/脱出过程中MoS2电极结构破坏致使倍率性能和长循环稳定性较差。改善该问题的主要策略是用碳材料支撑纳米化MoS2。相比于石墨和软碳,硬碳具有更加稳定的结构和更低的工作电位,更适合于用作钠离子电池导电基底
学位
随着光纤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信息需求的爆炸式增长,100G OTN已成为干线传输的主流,而DP-QPSK也因其高频谱效率和高CD、PMD容忍度成为100Gbps传输光信号的主要调制格式之一。对于DP-QPSK光信号的接收,在中长距离通信应用中一般采用数字相干检测的方式,但在短距离通信应用中,其实现成本和设计复杂度往往是难以接受的,同时随着智能通信的深入发展,当前的数字相干接收方案在灵活性和通用性上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