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毒神经生长因子对大鼠视神经夹伤后的神经保护研究

来源 :广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on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生长相关蛋白-43(growthassociated protein-43,GAP-43)、神经微丝(neurofilaments,NFs)、微管相关蛋白-1B(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1B,MAP1B)、Tau蛋白(tauprotein)、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的研究,观察蛇毒神经生长因子(venom nerve growth factor,vNGF)在大鼠视神经夹伤后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治疗组(蛇毒组)和实验对照组(盐水组),制作视神经夹伤模型。实验治疗组向左眼玻璃体腔内注入蛇毒神经生长因子100BU/0.025ml;实验对照组向左眼玻璃体腔内注入0.025ml平衡盐液(balance salt solution,BSS)。右眼未做任何处理,作为正常对照组。于伤后4天、7天、14天取材,应用病理图像分析仪计数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并进行GAP-43、NFs、MAPlB、Tau蛋白、MBP的免疫组化染色分析。结果:(1)光镜下,伤后4天至14天,两组的RGCs数目均比正常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蛇毒组RGCs数目明显高于盐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免疫组化结果:①GAP-43:蛇毒组4天时GAP-43表达明显,7天增强,14天时稍减弱;盐水组4天和7天时也有GAP-43表达,但较蛇毒组弱,到14天时表达减弱。不同时间点蛇毒组RGCs阳性率均高于盐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NFs:蛇毒组4天、7天、14天NFs表达持续增高;盐水组的表达也与时间成正比关系,但较蛇毒组弱;不同时间点蛇毒组NFs免疫组化染色的平均灰度值均低于盐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MAP1B:蛇毒组MAP1B表达持续增高,14天表达最强;盐水组从4天开始有表达,并逐渐升高,但较蛇毒组弱,在观察的时间点内,7天表达最强,14天已经减弱;不同时间点蛇毒组RGCs阳性率均高于盐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Tau:两组tau表达均随时间增高,14天表达最强;蛇毒组强于盐水组;4天时蛇毒组与盐水组RGCs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天和14天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蛇毒组RGCs阳性率均高于盐水组。⑤MBP:损伤后两组均有MBP阳性表达,盐水组表现为强阳性;蛇毒组MBP表达呈下降趋势,14天表达呈弱阳性;盐水组表达也随时间有所减弱,但14天时表达仍明显;不同时间点蛇毒组RGCs阳性率均低于盐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视神经夹伤后,在观察的时间内,vNGF能提高RGCs的存活数量,增强GAP-43、NFs、MAP1B、Tau蛋白的表达含量,降低MBP的表达含量,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其他文献
视网膜变性类疾病常引起感光细胞、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等多种视网膜细胞变性、死亡。由于二者均不可再生,移植正常的视网膜组织或者细胞,被认为是目前治疗此类疾病最有前
对现有的沉桩技术进行了简单比较,列举了沉桩施工中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并通过实际项目经验,对钓鱼法沉桩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质量问题进行的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 A sim
研究背景与目的脑白质损伤是早产儿(尤其是胎龄为23周-32周)脑损伤的主要形式,主要表现为脑室周围白质损伤(Periventricular white matter damage,PWMD),亦即脑室周围白质软
研究目的:(1)描述广东省医院护理人力资源教育现状;(2)揭示全省护理人力资源教育的特点及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分析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对策;(3)预测分析未来5年内对不同学历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