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DT作为一种典型的有机氯农药,在我国曾大量用于农田害虫防治与公共卫生方面,是一种典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虽然我国自1983年开始逐步禁用,但因其化学结构稳定,不易降解,国内很多地区仍有不同程度的DDT残留检出,存在一定的生态风险。本文研究了零价铁对土壤中DDT的修复作用,主要结果概括如下:1)零价铁对土壤中DDT有较好的还原降解作用。无包覆100nm零价铁、聚酰亚胺包覆零价铁和油酸钠包覆零价铁在25℃处理温度、1%零价铁投加量的淹水条件下,对DDT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37.47、73.74和24.07h。2)零价铁对土壤中DDT降解的直接产物是DDD,但是该降解作用并没有止于此步,而是能够对其进一步降解,通过GC-MS定性检测,降解产物还包括DDNS和DDOH.降解途径如下:DDT→DDD→DDNS→DDOH。3)影响零价铁还原效果的因素主要有:零价铁投加量、土壤含水量和反应温度等。零价铁投加量由质量分数0.5%增加到2%时,DDT的降解半衰期从58.25h缩短为27.62h。只有当土壤含水量为淹水,体系处于厌氧状态时,零价铁才能对DDT起到降解作用。类似地,处理温度的提高也显著加快了DDT的降解速率。4)不同类型土壤中,零价铁对DDT的降解存在显著性差异,DDT的降解半衰期在华家池潮土、金华红壤、嘉兴青紫泥、萧山海涂土和黑龙江黑土中分别为25.19、38.81、40.70、48.37和76.51h。DDT的降解半衰期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和粘粒含量呈正相关,与土壤沙粒含量呈负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