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试题与课程标准一致性的比较研究 ——以皖苏两地为例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rufeif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世界各国普遍推行基于课程标准的教育改革。作为课程系统中的重要环节,考试评价对于推动课程改革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兼具双重目标,一方面考察学生是否达到初中毕业标准,另一方面又作为学生能否进入高中学习的依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试题质量则是实现基于课程目标进行教学、实现考试公平的重要保障。处于长江下游的安徽省和江苏省在地理位置上虽然相互毗邻,但中考政策却大不相同。两地区中考试题的命制虽然都是依据国家颁布的课程标准,但是安徽省的命题机制是全省统一命题、统一考试,江苏省的则是由省内各地级市单独命题、单独考试,因此有必要对不同地区的中考试题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情况进行对比研究。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2013-2020年安徽省以及江苏省南京市和连云港市的中考化学试题,研究工具为SEC一致性分析方法,从总体情况、内容主题维度和认知水平维度三个面对各地区中考化学试题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进行比较研究。本研究由七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绪论,对中考试题的研究背景和研究问题进行详尽介绍,并说明研究中考试题与课程标准一致性的意义。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首先对研究中涉及的重要关键词进行界定,然后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梳理,为本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说明了研究内容、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叙述了编码框架的构建和分析过程,并对一致性指数及临界值的计算方法进行了介绍。第四部分分析比较了安徽省和江苏省两地市试题与课程标准的总体一致性情况。第五部分对安徽省和江苏省两地市试题与课程标准在内容主题维度的一致性情况进行了分析比较。第六部分对安徽省和江苏省两地市试题与课程标准在认知水平维度的一致性情况进行了分析比较。第七部分阐述了研究的结论、建议与反思。本研究通过比较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2013-2020年,安徽省、南京市和连云港市历年中考化学试题与课程标准均未达到一致性水平;(2)在所选年份中,安徽省中考化学试题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随年份不同呈现波动性变化。江苏省中考化学试题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水平变化趋势呈现地区差异。南京市试题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水平自2015年起逐年上升,而连云港市两者的一致性水平随年份不同呈现波动性变化;(3)在内容主题维度上,各地区试题与课程标准具有相同点,一致性水平因内容主题的不同而存在差异;(4)在认知水平维度上,各地区试题与课程标准具有相同点,一致性情况因认知水平的不同存在差异;(5)省级命题与市级命题质量因地级市的不同存在差异。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以下建议:(1)完善课程和标准;(2)强化命题人员培训;(3)加强不同地区教育工作者的学习交流。
其他文献
在科学教育中,运用争论帮助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培育科学素养的教学方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近三十年,争论教学的相关研究突飞猛进,为争论教学打下了较为坚实的研究基础。相应地,世界各国都在强调争论能力在科学学习中的重要性。在这样的国际背景和趋势下,本研究试图对科学教育中的争论教学展开基于中国本土的探索,了解师生在争论教学中的互动机制和过程。本研究采用自然观察和设计研究相结合的取径,聚焦三个研究问题:教师
学位
近几年,信息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伴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等各个领域得到了极大的便利,不断影响和更新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当今时代,计算思维作为人类三大科学思维之一,是创新性人才所必备的基本素质和要求之一,也是如今个人在激烈的从业竞争能取得优势的法宝,更是一个国家能立足于国际环境的核心竞争力。为此,我国为进一步培养新一代创新人才,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陆续出台相
信息技术发达的当下,细腻而丰富的数据让每个人都无处遁形。面对这些隐含敏感信息的多维度、细颗粒数据,如何安全开展数据研究是一个值得被探讨的问题。传统隐私保护模型尽管可以满足隐私保护需求,但是存在两大弊端,一是无法量化把控模型有效性和隐私性之间的平衡,二是受限于攻击者的背景知识储备。鉴于此,本文引入带隐私参数的、预设攻击者背景知识最大化的差分隐私保护技术,解决上述两大问题。本文以基于hinge损失的支
对分课堂自提出以来就备受关注,国内众多教师都展开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对分课堂讲授、独学、讨论三个环节中,课堂讨论是关键环节也是最难掌控的环节。思维激发和思维整理是思维导图的两大核心功能,引入思维导图能否提高对分课堂课堂讨论的有效性和是否能够提高学生成绩是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本研究首先对课堂讨论的研究现状、思维导图的研究现状以及对对分课堂、思维导图、美国师生互动评估系统(
学位
服刑人员焦虑情绪的识别与干预问题给监狱管理工作带来较大挑战。以往许多研究尝试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干预服刑人员焦虑情绪,但未达成共识,实施循证心理干预的研究并不多。本研究通过搜索最佳证据,采用国外循证心理干预的研究范式,对服刑人员进行循证团体心理干预与常规团体干预的随机对照研究,探讨循证心理干预是否优于常规干预,以及循证心理干预在中国本土实施的可行性。目的:探讨循证心理干预对服刑人员焦虑情绪的干预效果。
躯体作为转换中介,完成着胡塞尔现象学在静态的意识结构现象学和动态的发生现象学之间的转换。但躯体作为现象学还原和现象学发生的中介,引起躯体之间的不可合一性而必然会带来他异性问题。胡塞尔在其整个现象学理论,即从《观念一》,到《观念二》,乃至到后面的《沉思》,《危机》的整个理论推进过程,一方面是借助躯体完成现象学的还原,又借助躯体进行现象学的发生构造的过程。另一方面又随着这个推进过程,他人问题随之呈现而
超常儿童是每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人力资源,有效开发超常儿童的潜能能够更早更快地培养出人才。在21世纪知识经济的年代,超常儿童教育的重要性尤其凸显,超常儿童的鉴别及培养的问题成为教育改革的最重要的战略方向之一。分析国外超常教育经验对于中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俄罗斯与中国有类似的历史发展背景,中国和俄罗斯都在科学、经济和技术取得了一定成就,都重视人才的发展与培养,且都面临着“人才外流”的风险
在欺凌行为中旁观者对欺凌事件的发展走向往往起着关键性作用,随着校园欺凌总体发生率的上升,如何让更多的旁观者在目睹欺凌时做出积极的反应成为防治校园欺凌的重点。本文以Weiner的人际责任归因理论为切入点,根据归因的控制性和部位创设四种欺凌情境,分析在不同的情境下,归因如何对旁观者行为产生影响,以及人际责任归因对旁观者行为的影响机制。为进一步增加旁观者行为的研究和改善校园欺凌的现状做出一点贡献。本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