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探讨视觉、听觉刺激对情绪的激发作用并比较其差异;(2)探讨视觉刺激和听觉刺激条件下对微表情识别的影响并比较其差异。方法:本研究为实验性研究。采取招募志愿者的方式,招募志愿者150人,其中男生75人,女生75人。随机分成5组,即4个实验组和1个对照组。4个实验组分别为:正/负性视觉刺激组、正/负性听觉刺激组,每组30人。研究分两步进行:首先观察正性和负性视觉、听觉刺激条件下的情绪唤起水平及两种刺激作用的差异;其次探讨视觉刺激、听觉刺激对微表情识别的影响。此外还借助相关心理量表探讨应对方式、个性特征等心理因素与情绪激发的关系;统计分析采用ANOVA方差分析、LSD-t检验、配对t检验、pearson相关等进行。结果:1、视觉、听觉刺激对情绪的激发作用及比较(1)视觉刺激对情绪的激发作用:t检验显示,正性和负性视觉刺激前后的状态焦虑(S-AI)评分、愉悦度(P)评分差异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正性视觉组的唤醒度(A)评分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的实验前后情绪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差值LSD-t检验显示,正性和负性视觉刺激组与对照组间的状态焦虑(S-AI)评分、愉悦度(P)评分前后差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此外,正性视觉刺激组与对照组间的唤醒度(A)的差值、负性视觉刺激组与对照组间的优势度(D)的差值亦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2)听觉刺激对情绪的激发作用:t检验显示,正性和负性听觉刺激前后的状态焦虑(S-AI)评分、愉悦度(P)评分差异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对照组的实验前后情绪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差值LSD-t检验显示,正性和负性听觉刺激组与对照组间的状态焦虑(S-AI)评分、愉悦度(P)评分前后差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此外,正性听觉刺激组与对照组间的唤醒度(A)的差值、负性听觉刺激组与对照组间的优势度(D)和唤醒度(A)的差值亦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3)视/听觉刺激对情绪激发作用的比较:刺激前后t检验显示,正性和负性视\听觉刺激前后的状态焦虑(S-Al)评分、愉悦度(P)评分差异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负性听觉组与负性视觉组间状态焦虑(S-AI)的变化值、正性听觉组与正性视觉组间状态焦虑(S-AI)、愉悦度(P)的变化值差异显著(p<0.05)。2、视觉、听觉刺激对微表情识别的影响及比较(1)视觉刺激对微表情识别的影响:LSD-t检验显示,正性视觉组与负性视觉组、负性视觉组与对照组、正性视觉组与对照组,两两组间的微表情识别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的配对t检验分析发现,正/负性视觉组实验前后微表情识别得分差异显著。(2)听觉刺激对微表情识别的影响:LSD-t检验显示,正性听觉组与负性听觉组、正性听觉组与对照组,两两组间的微表情识别能力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负性听觉组与对照组间的微表情识别得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的配对t检验分析发现,正/负性听觉组实验前后微表情识别得分差异显著。(3)视/听觉刺激对微表情识别影响的比较:LSD-t检验显示,负性视觉组与负性听觉组、正性视觉组与正性听觉组,两两组间的微表情识别能力得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视觉、听觉刺激的情绪唤醒作用的相关研究发现,愉悦度的变化值与精神质之间呈负相关(r=-0.236),视听觉刺激的情绪唤醒作用与应对方式没有相关性,状态焦虑变化值与特质焦虑存在相关关系(r=-0.339)。结论:(1)视觉、听觉刺激的情绪唤醒效果显著,其作用可通过状态焦虑(S-AI)评分、愉悦度(P)评分测得。比较正性和负性刺激的区别,可知正性视觉、听觉刺激时唤醒度(A)变化显著,而负性视觉、听觉刺激时优势度(D)的变化更显著。比较视觉、听觉刺激的情绪唤醒作用,可知视觉刺激的情绪唤醒幅度明显大于听觉。(2)视觉、听觉刺激导致的情绪唤醒状态对微表情识别有影响,正性的情绪唤醒可提高微表情识别的正确率,负性的情绪唤醒可降低微表情识别的正确率。正性视觉/听觉刺激间、负性视觉/听觉刺激间的微表情识别正确率无统计学差异。(3)视觉、听觉刺激的情绪唤醒效果与精神质、特质焦虑呈负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