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突飞猛进金融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随着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重要性的提高,利率在经济运行中的杠杆作用也逐渐显现,一些发达国家陆续把利率作为货币政策工具来调控宏观经济。利率作为现代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的金融变量,也是经济运行的基本因素之一,不仅是连接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的重要桥梁,而且在经济运行中起着杠杆作用,几乎和所有的金融现象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近年来,世界各国开始重视利率的杠杆效应,并据此频繁地利用利率工具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利率政策已经成为各国中央银行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货币政策工具之一,在宏观调控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现代国民经济运行中,利率是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是一国通过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工具之一,在国民经济中起着杠杆的作用。货币政策发挥作用的主要途径是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利率来影响融资成本,问接影响投资者利润的大小,投资者据此来决定是否投资以及投资规模的大小,进而对国民收入等一系列国民经济因素产生相应的影响。由此可见,一国的投资量对利率变化的敏感程度对本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根据传统经济学理论可知,投资量对利率变化的敏感程度可以用投资利率弹性来衡量。因此,研究一国投资利率弹性能够为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强有力的理论依据和指导。本文的研究目的主要是:首先,学习研究前人的研究成果,对其进行整理归纳,借鉴他们的研究方法。其次,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利用中国统计年鉴以及中国经济网的相关数据,对我国投资利率弹性现状以及投资和利率的相关性进行实证分析。最后,结合实证分析结果分析我国的投资利率弹性现状,从理论上找出造成我国投资利率弹性偏低的原因,探索提高我国投资利率弹性的途径,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为我国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理论依据和方向指导。从研究方法来看,本文以前人的研究为基础,结合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的方法,通过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经济网查找数据,以2002——2012年为研究期间,以一年期贷款利率为自变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因变量,分别用消费者物价指数和固定资产投资指数对自变量和因变量做剔除通货膨胀因素处理,然后通过统计学方法用公式EI=-(ΔI/I)/(Δr/r)计算我国的实际投资利率弹性。之后采用1980——2013年的数据通过Eviews软件对模型InI=β0-β1r+μ做最小二乘法来分析我国投资和利率的相关程度,得出我国投资利率弹性偏低、投资和利率相关性不大的结论。最后,在前文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深入探讨了我国投资利率弹性偏低的原因,找出了提高我国投资利率弹性的途径,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从文章的结构安排来看,本文共包括六个章节。第一章是导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文章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思路和方法以及研究框架。第二章是文献综述部分,主要对国内外关于利率投资弹性的相关研究做了粗略的介绍,并进行简单述评。第三章是相关理论介绍,详细阐述了投资利率弹性的相关理论,包括投资利率弹性的概念以及利率传导机制,分别从降低利率对私人投资、政府投资以及资本市场等方而的影响来分析利率调整对投资变动的影响。第四章是现状分析部分,首先以2002——2012年为研究区间,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以及中国经济网的相关数据,用统计学的方法来计算我国的投资利率弹性,其次,以1980——2013年为研究区间,采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我国投资和利率的相关性进行实证分析。其次,在前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对我国投资利率弹性的现状做了简单介绍。第五章是原因分析部分,主要从市场主体、金融体制、利率市场化以及投资渠道等方面分析造成我国投资利率弹性不敏感现状的原因。第六章是政策途径部分,阐述了我国提高投资利率弹性的必要性,并指出提高我国投资利率弹性的相关途径,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最大可能创新点在于:首先,指出前人在研究我国投资利率弹性时混淆弹性和斜率概念的错误做法并给予纠正。其次,用统计学的方法计算我国投资利率弹性,使我们可以很直观地看出我国投资利率弹性偏低的现状。最后,把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详细地阐述了我国投资利率弹性偏低的现状及其原因,并从多方而找出提高我国投资利率弹性的途径,提出具体可行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