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的书写—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京派”女作家小说研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JK0803luo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京派”女作家的小说艺术成就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不可掩盖的功绩,她们用女性独特的审美视角和叙事方式对笔下的各类人物进行书写,关照着弱势群体,为妇女和儿童书写,为小人物的悲剧命运呐喊,具有广阔的人文主义情怀和浓厚的审美情趣。本文是以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京派”女作家的小说为主要研究对象,从“京派”女作家的小说在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下产生的审美艺术追求、小说创作的审美多元化探求、审美的人性关怀以及审美书写的传承与局限等方面来梳理“京派”女作家小说的创作特点,进一步梳理其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贡献。第一章是从“京派”女作家创作审美艺术追求的基础层面开始探讨,论述“京派”女作家小说在中西文化交融下的书写:对中国古典文化的传承写作和对西方现代派技巧的巧妙运用,梳理“京派”女作家写作的审美艺术技巧。第二章是对“京派”女作家独特的审美视角的分析,分析其对审美空间的探究和叙事审美的多元化探求。这种审美的多元化追求,使得“京派”女作家的小说结构充满了变化性和多元性,为女性文学的理论发展提供了契机。第三章是对“京派”女作家小说对人性关怀的梳理,分析“京派”女作家对美好人性的追求在小说中的体现与女作家独特的悲剧观以及对笔下人物生存境况的关照,体现了“京派”女作家广阔的胸襟和人文素养,促进了“人”的文学的发展。第四章是对“京派”女作家小说审美书写的传承与局限进行分析,探究其文学审美创作精神在当代文学中的传承和对当代文学创作的烛照,并发现当代文学有诸多作家的文学创作和处世精神与“京派”女作家的小说审美创作精神有相似之处,这不仅是对“京派”文学创作技巧的继承,更是对文学审美性的专注和对文学创作精神的传承。
其他文献
本文旨在从文学作品与理论剖析相结合的角度对新时期以来“大散文”的创作现象与发展轨迹进行梳理探究与总结反思。首先,论文简略梳理了散文这一文体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的发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新旧交替的历史状态中我国艺术创作领域出现了乡土写实绘画。这种艺术创作形态以写实的技法,用真挚的情感刻画严峻的人生、表现朴实的乡土,揭示在
本文主要设计了试验用的巡视机器人机构,并对其控制系统进行了研究。机器人的结构方案采用两轮驱动,两轮随动的四轮结构。文中对机构各部分组成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推导出了直流
为深入开发枣资源,以永城长红、保德油枣、滕州躺枣、上海白浦、中宁小圆枣、晋矮1号、中阳木枣、襄汾木枣、北碚小枣、宣城圆枣、薄皮枣、义乌大枣12个枣品种为试验材料,采
《诗经》作为中国重要的儒家经典之一和最古老的诗歌总集,流传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传承过程中,它以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文学魅力感染了古今中外的无数文人,是
针对传统图书馆座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Android为移动端平台,对高校图书馆座位预约系统进行业务流程、功能模块设计,并对系统性能进行分析。系统在实际应用中运行效果符合设
在20世纪以来的中国文学生态圈中,作家们对故乡和家园的散文创作占有相当大的份额,不同时期的故乡散文不仅仅包藏着作家们的人生际遇和情怀思想,更反映着中国在现代化转型历
介绍了主要湿法炼锌技术的基本原理、工艺过程和技术经济指标。分析了各工艺的技术特点,探讨了锌冶炼技术的发展方向。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IP的跨平台开发和跨媒介叙事成为动漫游戏产品开发中新的市场逻辑.本研究将以媒介融合理论的视角,以日本著名动漫游戏IP"Fate(命运)"系列文化产品为主要案例,探
现阶段,我国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的聚焦点是教育的个性化。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成长背景、学习风格、知识与技能水平、偏好以及需要,教育要培养具有个性、创造性的人才,就要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