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由于免疫力低下和高效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 HAART疗法)的副作用,容易被机会性致病菌反复感染,引起皮肤瘙痒,其发病率高达71.4%。现有临床治疗方案以口服抗组胺药物、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为主,副作用强,且易与艾滋病治疗药物相互影响。在充分汲取中医药治疗皮肤病经验的基础上,以“外治之法,内治之理”的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对已出现皮肤瘙痒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研制了以红根、阳荷、黄芩等组成的复方“荷芩止痒搽剂”,具有解毒、消肿、除湿、止痒的作用。作为医院制剂,临床观察发现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皮肤瘙痒具有良好效果。按照新药研究与申报的要求,本论文主要进行了“荷芩止痒搽剂”的主要药效学实验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探讨、急性毒性实验、皮肤刺激性实验、皮肤过敏性实验、长期毒性实验,以及组方中剧毒药材红根的毒性实验。主要药效学实验通过观察荷芩止痒搽剂对由4-氨基吡啶、右旋糖酐-40、氯喹诱发小鼠瘙痒反应的抑制作用,对磷酸组胺所致豚鼠皮肤瘙痒的影响,对组胺所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以及2,4-二硝基氯苯(DNCB)所致小鼠迟发性过敏反应(DTH)的影响,探索其可能的止痒、抗过敏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荷芩止痒搽剂具有一定的止痒、抗炎和抗过敏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局部组胺释放、降低血清IL-4等炎性因子和抑制局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等有关。此外,采用平皿钢圈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孢菌(绿脓杆菌)、白假丝酵母、紧密单孢枝霉、裴氏着色真菌、石膏样小孢子菌、星形石膏样毛癣菌、红色毛癣菌、疣状毛癣菌和犬小孢子菌10种皮肽感染常见致病菌的抗菌效果进行了体外抗菌实验,观察其抗菌效果。荷芩止痒搽剂浓缩液(2:1)、原液、1:1、1:8、1:16以及1:32倍稀释液对本次试验所观察的10种常见皮肤致病菌均有不同程度抗菌作用。通过对荷芩止痒搽剂组方中有毒药材红根的醇提取物进行小鼠经口急性毒性实验;荷芩止痒搽剂家兔皮肤急性毒性实验、家兔皮肤刺激性实验、豚鼠皮肤过敏性实验以及家兔皮肤给药4周停药恢复2周的长期毒性实验,对荷芩止痒搽剂安全性进行了初步评价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红根醇提取物(原生药2.5g/ml)小鼠经口急性毒性实验未发现明显毒性反应;荷芩止痒搽剂家兔经皮急性毒性实验,未发现明显毒性反应;家兔皮肤刺激性实验显示,对家兔破损皮肤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但停药14天后局部皮肤病理组织学改变有明显恢复;豚鼠皮肤过敏性实验显示,不引起豚鼠皮肤过敏反应;家兔皮肤给药4周停药恢复2周长期毒性实验结果提示,在本试验剂量范围对试验动物未引起明显中毒反应、给药末期仅见完整皮肤试验组动物血清总蛋白(TP)略有升高,以球蛋白为主,其余血液学、血清生化学及电解质检测指标未见明显异常,所测数值在参考值和背景资料范围,病理组织学检查未观察到试验动物脏器、器官与受试药物有关的组织学改变。家兔皮肤给予荷芩止痒搽剂1.5g/ml/kg. bw,折合原药材3.0g/kg. bw,相当于成人临床拟用最大药量20倍以下可为安全剂量参考范围。以上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荷芩止痒搽剂具有止痒、抗炎、抗过敏和抗菌作用,且无明显毒性,为临床安全、有效、合理使用该搽剂提供了可靠实验依据和参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