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斯特的生态政治哲学研究——基于马克思生态观

来源 :中南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jkkc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60年代以来,生态危机已日益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焦点,越来越多的科学家预言全球生态恶化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为了寻求解决生态危机的途径,不同国家的思想家、理论家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研究与探讨,并逐步形成了一股要求保护生态环境、建立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的绿色思潮。异彩纷呈的绿色思潮相互碰撞,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层出不穷,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无疑是其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美国俄勒冈大学的社会学教授约翰?贝拉米?福斯特是这一思潮中最杰出的理论代表。他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挖掘与整理,阐释了马克思唯物主义哲学的生态内涵,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反生态性质,探讨了激进生态政治的可能途径,并阐述了对未来生态社会主义的理论构想。在发达国家非主流意识形态的背景下,福斯特高举马克思主义思想旗帜,激烈批判资本对人与自然的剥削掠夺,呼吁生态运动与激进的劳工运动相结合,号召进行生态革命和社会革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事实上,无论世界经历了怎样的变化,无论面临着什么样的理论挑战和实践修正,马克思主义始终是世界思想家难以回避的强大“磁场”。  在全球化背景下,当代中国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双重压力,既要实现现代化,又要为人类共同体的命运承担责任,因此,探索中国的生态文明之路,我们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社会的发展变化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福斯特在构建生态政治哲学的过程中所阐明的发展观、生态价值观、生态伦理观,都包含极其丰富的内容,这些宝贵思想对我们充分利用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探索出经济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和模式,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具有重大启示意义,这也正是本文研究它的目的之所在。
其他文献
“见危不救”是日常生活或者业务行为中的常见现象,绝大多数的“见危不救”不能对法益造成实质化的侵害,不构成犯罪,仅属于道德范畴的问题。然而,随着社会道德滑坡现象的加剧
“互联网+”实现了互联网与教育的深度融合,相应的,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共享潜存了系列法律问题,尤以版权侵权问题最为突出。互联网教育资源利益主体增多,版权归属不明确,版权纠
网络的IP化是其发展的趋势,同时又面临着三大挑战:IP骨干网交换速度太慢造成网络瓶颈;IP网络不能提供适合运营要求的服务质量(QoS);IP网络的可生存性(Survivability)问题。文章对以上
产品开发历史管理是以过程为中心的产品开发和产品开发过程研究及应用的重要方面,该文给出了一种支持分布式异构环境下产品开发的历史管理方法,及其相应的产品开发过程历史管
文章在考虑多链路失效的情况下,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备份VP共享的带宽分配策略,并分析了其在状态无关和状态相关恢复路径机制中的恢复性能和OAM(运行、维护和管理)信元格式。仿真
善治是良好的治理,是民主的一种新的展现形式,是新时期我国政治建设的目标和方向。善治是国家和公民间的最佳状态,其实质是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要求政府与公民间进行良好、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