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 的]本研究通过分析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和在校健康青少年正念水平、心理韧性的组间差异,探究高正念水平是否为青少年诊断抑郁障碍的保护因素,进行实证研究证明正念认知干预对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抑郁焦虑症状具有改善作用,且亲子共同参加正念干预的疗效比青少年单独参加正念干预的疗效更佳,为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的心理治疗提供参考。[方法]研究一: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正念水平调查采用自编一般资料问卷、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正念五因素量表(FFMQ)及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RSCA)对320名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抑郁组)和423名在校健康青少年(对照组)施测,应用SPSS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差异性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和中介效应分析,探究高正念水平是否为青少年抑郁障碍的保护因素。研究二:亲子正念认知治疗对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抑郁焦虑症状的干预研究招募45名服药稳定期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作为被试,完全随机分配至常规服药组、青少正念组和亲子正念组,每组15人。常规服药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两组正念认知治疗组在常规服药的基础上进行正念认知干预,青少正念组由青少年单独参加,亲子正念组由青少年和父亲/母亲共同参加,团体正念认知心理治疗设置均为连续8周,每周一次,每次2小时。三组在治疗前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正念五因素量表(FFMQ)进行评估。利用SPSS软件进行Kruskal Wallis分析及事后两两比较,对比三组抑郁焦虑缓解的差异。[结 果]研究一: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正念水平调查(1)比较抑郁组和对照组的一般资料,抑郁组和对照组在年级、就读方式、是否独生、转学次数和父母婚姻状态存在显著差异。抑郁组正念五因素量表总分及观察、描述、有觉知地行动、不反应四个维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抑郁组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总分及目标专注、情绪控制、积极认知、家庭支持、人际协助五个维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量表总分采用斯皮尔曼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抑郁与正念呈显著负相关(r=-0.616,P<0.01),抑郁与心理韧性呈显著负相关(r=-0.726,P<0.01),正念与心理韧性呈显著正相关(r=0.766,P<0.01)。(2)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中,观察(OR=0.518)、有觉知地行动(OR=0.342)、不反应(OR=0.395)、情绪控制(OR=0.178)、积极认知(OR=0.591)、家庭支持(OR=0.632)、人际协助(OR=0.425)是减少患抑郁的保护因素,这七个维度的平均得分每增加1分,确诊抑郁的风险分别减少48.2%、65.8%、60.5%、82.2%、40.9%、36.8%、57.5%。(3)心理韧性在正念和抑郁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直接效应占总效应的46.44%,间接效应占总效应的53.56%。研究二:亲子正念认知治疗对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抑郁焦虑症状的干预研究(1)8周干预后,青少正念组抑郁症状显著低于常规服药组(P<0.05),青少正念组与亲子正念组焦虑症状显著低于常规服药组(P<0.05),正念五因素量表总分及观察、描述、有觉知的行动、不判断、不反应五个维度显著高于常规服药组(P<0.05)。(2)亲子正念组正念观察维度显著高于青少正念组(P<0.03),正念不反应维度显著低于青少正念组(P<0.03)。[结论]研究一: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正念水平调查(1)抑郁组正念总体水平及观察、描述、有觉知地行动、不反应四个维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心理韧性总体水平及目标专注、情绪控制、积极认知、家庭支持、人际协助五个维度均存在差异显著低于对照组。(2)正念观察、有觉知地行动、不反应维度,心理韧性情绪控制、积极认知、家庭支持、人际协助维度是患抑郁障碍的保护因素,随维度平均分的提高,确诊抑郁障碍的风险降低。(3)心理韧性在正念和抑郁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正念水平的提高可以改善青少年抑郁患者的心理韧性和缓解抑郁症状。研究二:亲子正念认知治疗对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抑郁焦虑症状的干预研究(1)青少年单独参加8周正念认知心理干预合并药物治疗能有效改善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抑郁症状。(2)8周正念认知心理干预可以改善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的焦虑症状。(3)8周正念心理治疗后亲子正念组观察能力高于青少正念组,不反应能力低于青少正念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