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严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syndrome virus,SFTSV)于2009年首次在国内报道,它能够引起发热,血小板减少以及胃肠道症状。SFTSV经蜱虫叮咬传播,主要发生在乡村地区,早期致死率高达10%-30%。目前还没有针对SFTSV的特异性抗病毒药物,同时,关于SFTSV致病机制的研究报道还较少,并有待进一步探讨。 材料和方法:首先用含有SFTSV的病人全血感染Vero细胞,利用Vero细胞获取后续试验所需要的病毒,利用SFTSV定量试剂盒测定病毒的载量;让SFTSV感染Hela,Huh7.0,Huh7.5.1三种细胞,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IFNα、IFNβ及下游干扰素刺激基因(interferon stimulated gene,ISG)的表达,观察SFTSV对宿主固有免疫的影响;利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WB)检测SFTSV以及非结构蛋白(non-structural protein,NS)对p-STAT1的影响;利用双荧光报告基因法检测干扰素刺激反应原件(Interferon stimulated response element,ISRE)的活性,研究SFTSV以及其编码的NS蛋白对外源性Ⅰ型IFN信号通路的影响,为阐明SFTSV致病机制奠定基础。 结果:SFTSV能够成功感染Vero,Hela,Huh7.0及Huh7.5.1四种细胞;SFTSV在Hela细胞内能够激活宿主固有免疫,IFNα/β水平呈现升高趋势,RIG-Ⅰ,TLR-3水平也相应升高,而在Huh7.0,Huh7.5.1细胞内IFNα/β水平并没有升高;SFTSV能够通过NS蛋白抑制外源性Ⅰ型IFN信号通路:抑制p-STAT1的水平,抑制ISRE的活性;抑制ISGs的表达。 结论:研究结果表明SFTSV可能通过TLR-3信号途径激活宿主固有免疫;SFTSV编码的NS蛋白可能是SFTSV逃逸宿主免疫反应的关键机制之一。SFTSV与宿主固有免疫的相互作用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