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xploratory Study on Lexical Richness of Reading Comprehension Materials in National Matriculatio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f1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我国一项最有影响力的全国范围内的语言测试,高考一直以来受到专家学者的重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蓬勃发展,对高考的研究也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对2001年施行的英语新课改中,最大的变化就是对考生词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语言测试领域中,一个好的测试必须协调好效度、信度、真实性、交互性、后效和实用性这六个测试因素。再者,效度和信度又是其中最基本的两因素。保证考试的高信度和高效度一直都是高考研究者所追求的目标。效度在其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演变成了效度依据。效度依据这一概念在很大程度上涵盖了效度和信度的覆盖面。之前针对高考效度的许多研究都是从传统的效度概念和分类出发,这些众多的分类容易重叠混淆。为了规范对效度的研究,应由统一的标准来指导。1999年美国心理学会等制定的《教育心理测量标准》被公认为国际通用的行业标准。该论文运用了此标准中效度依据的概念和分类,探索高考英语卷中阅读理解测试的效度依据,拟将对效度的研究提升到一定高度。再者,用国际通用标准指导国内测试和教学,有具体的实用意义和价值。因此,开展一项基于数据分析的对高考提供效度依据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它在理论和实践方面使高考评估有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本文旨在探索2007-2011年高考英语卷中阅读理解测试的效度依据,并以此来验证试卷的质量,以期给其他地区提供建议和引导。该研究着力于从以下四个方面解决问题:1)在非词表词指标中,广东卷和全国卷分别是多少?2)在词汇密度指标中,广东卷和全国卷分别是多少?3)在词汇丰富度指标中,广东卷和全国卷分别是多少?4)在词汇变异度指标中,广东卷和全国卷分别是多少?   针对以上研究问题,本研究主要运用了range,一个由Nation提出的计算机辅助词汇研究工具,从词汇量及其使用的角度来分析该项研究。在数据呈现部分则以表格的方式以期使读者更加直观清楚地理解研究结果。   基于该项研究,有以下发现:首先,在非词表词指标中,广东卷的波动幅度比全国卷小。在对接下来的几年试卷分析中,笔者也发现了广东卷在这一方面比全国卷更加趋于稳定。并且,多篇全国卷阅读理解材料在该指标中不仅不及广东卷稳定,且都明显略高于广东卷。其次,在词汇密度指标中,广东卷也比全国卷稳定。再次,对词汇复杂度指标而言,广东卷比全国卷比值低且更加稳定。所以,笔者可以认为广东卷在一定程度上比全国卷简单。最后,对词汇变异度指标而言,全国Ⅱ卷的比值最高,也就证明了在阅读理解材料中,全国Ⅱ卷词汇变化最大。并且,读者可以发现虽然三个不同版本试卷的总体变化不大,但是广东卷的比值却最小。总之,综合以上讨论,我们可以得知,在新课标指导下的广东卷比全国卷更加稳定、科学,进一步可知广东卷在改革方面取得的成功可以为其它未改革地区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建议。   虽然该研究在取样和数据解读等方面还有不足之处,但主要成果在于将最新的国外测量领域的行业标准运用于国内的效度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标准和实际情况对效度依据进行了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探索,提供了关于效度依据和高考英语试卷设计的有益启示,以期帮助研究者、试卷开发者以及英语教师对阅读理解测试和效度依据有更多了解并提高英语测试和教学的效果。
其他文献
田园主题在西方文学作品中一直具有极大的影响力。乡村山野、牧羊人及他们的爱情是田园主题文学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三大标签。作为一代戏剧大师,莎士比亚在田园作品方面也体
本文基于Talmy(1985,1991,2000)所提出的词汇化模式以及Slobin(1991,1996,2000)的语言与思维关系的假说,根据Talmy的“图形-背景-运动-路径”的分析模式,对汉语运动事件的典
本文通过引入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将林语掌的英语作品与其自译版本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进行研究,分析了他进行英语创作而后又自译的目的,对两个过程进行“对话理论”视角下
语言学习者和外部社会的关系受到了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者们的关注,尤其是学习者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下如何与外部环境进行协商并进行自我认同的构建。   本研究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