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Fibroblast activation protein,FAP)属于Ⅱ型跨膜糖蛋白,并且是丝氨酸蛋白基因家族的成员。FAP在组织中表达具有限制,在胚胎时期在间充质细胞高水平表达,出生后不久被抑制,但是在组织修复及基质重建相关的疾病中,如伤口愈合、纤维化、和癌症中再次增加,在恶性肿瘤细胞和间质肿瘤相关性成纤维细胞中FAP呈高表达。早期的肿瘤微环境作用研究中,FAP在基质构建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对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探索肝组织与肝硬化肝组织之间FAP的表达差异及肝细胞癌中与癌旁组织中FAP的表达差异,探讨FAP的表达与肝脏发展为肝硬化,并进一步发展为肝癌过程中的相关性。探索FAP与肝细胞癌恶性生物学行为是否相关。并对两者的关系进行探讨,为肝细胞癌的肿瘤发生发展的机制、早期诊断和探索新型治疗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材料及方法标本来源:本研究收集43例患者新鲜组织标本,取自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8年手术切除组织。肝癌组:肝癌组织40例,对应癌旁组织40例(取材距离肝癌组织大于2 cm),其中男29例、女11例,年龄25~73岁、平均48.9岁,经术后病理检查确诊肝细胞癌;肝硬化组:良性肝病及癌旁无肝硬化肝组织10例,肝硬化肝组织(癌旁肝组织)33例。2.试剂:抗体分别为鼠抗人FAP单克隆抗体3.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的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在组织中的表达。比较FAP在正常肝组织与肝硬化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比较肝癌组织与癌旁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肝癌组织中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阳性表达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的关系。4.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进行统计分析。正常肝组织、肝硬化肝组织及肝癌、癌旁肝组织组织的表达结果之间差异用χ~2检验及Fisher精确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用Mann-Whitney U检验。FAP阳性表达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分析时采用单因素分析,P<0.05被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FAP在肝细胞癌中高表达比例为80%,明显高于癌旁组织高表达比例45%。在肝癌对照癌旁组肝组织中,FAP表达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FAP的表达与血清AFP水平,血管侵袭性相关(P<0.05),不能表明FAP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相关(P>0.05)。结论1、FAP在肝癌组织较癌旁组织中表达上调,这表明FAP可能为肝细胞癌的促发因素之一。2、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的表达与肝细胞癌的血清AFP水平及血管侵袭性显著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