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藻类的生长与营养盐浓度、环境因子和水动力条件关系密切。三峡水库蓄水后,受到干流倒灌顶托的影响,库区次级河流回水区的水文特征发生显著变化,流速减缓,水体更新周期变长,自净能力下降,富营养化现象严重,春夏季节水华频发,对库区水环境安全造成巨大危害。分析该类水域的水力条件,虽然流速极低,但由于其水力半径较大,流动仍处于紊流状态,紊流脉动是其重要的水动力因素。为探讨紊流脉动强度对藻类生长及水环境的影响,采用自行设计的垂直振动格栅紊流装置,在一定的光照和水温条件下,通过改变各组实验装置中格栅的振动频率调节水体中的紊流脉动强度,在营养盐充足的封闭水体中开展了实验研究。在此实验基础上,进一步在紊流水体中开展不同温度下的模拟实验,探究紊动条件下温度与藻类生长的关系。通过模拟实验与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在实验设定的紊动强度范围内,紊流脉动会显著影响水体中藻类的生长过程、生物量峰值及氮磷营养盐等水环境因子的变化情况。2)较微弱的紊流脉动能促进水体中藻类的生长,而较强的紊流脉动则会抑制藻类的生长,格栅的振动频率为0.5Hz时,藻类生长最佳。随着紊流脉动强度的增加,藻类生物量峰值的抵达时间会逐渐推迟。在0-1.5Hz振动频率范围内,叶绿素a浓度与TN、TP显著负相关,其中TP与叶绿素a浓度的相关性最为显著,并且藻类生长越好,相关性越强。3)不同强度紊流脉动下,氮磷含量的变化情况具有显著的差异,其中磷的变化差异最大。当格栅振动频率达到2.0Hz时,较之振动频率为0.5Hz的实验,水体中TN和TP的最大消减量分别降低了55.2%和69.0%。不同强度的紊流脉动均能促进水体的pH值迅速调节至藻类生长所需的稳定水平,且稳定值的波动范围较小,维持在8.40左右,温度的变化对水体最适宜pH值的影响较小。4)在15℃、20℃、25℃和30℃下,微弱紊动的水体中藻类的生长和营养盐的变化过程在各个温度下表现出相同规律,但叶绿素a最大现存量和氮磷的最大削减量随温度的变化发生了明显差异。25℃下,藻类生长最佳,TN和TP的削减量也最大,但30℃时氮磷浓度的下降速率最大。5)在实验设定的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藻类的适应期越短,生物量峰值越早到达。30℃时,叶绿素a的比增长率最大,藻类生长速率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