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木通致大鼠慢性马兜铃酸肾病模型的建立及发病机理的研究 研究背景 马兜铃酸(AA)是一种硝基菲羧酸化合物,主要包括结构相似的马兜铃酸Ⅰ和马兜铃酸Ⅱ。20世纪60年代对马兜铃酸的动物实验研究显示,它具有抗肿瘤活性和增强机体白细胞的吞噬作用。但随着进一步研究及其在临床的应用,发现它不仅具有较强的致突变作用,还有一些严重的不良反应,特别是肾毒性作用,而后者更多见于含马兜铃酸的中草药,如关木通、广防己等。1964年,国内吴松寒最先报道了服用大剂量木通煎剂引起急性肾衰竭;而慢性进行性肾衰竭病例却为比利时学者1993年最早报告,系服用含广防己的减肥药造成。因此,国外学者将此病称为“中草药肾病”(CHN),该命名显然不妥,国内学者建议称为“马兜铃酸肾病”(AAN)。根据AAN的临床及病理表现,我们认为此病至少分为3型:急性AAN、肾小管功能障碍型AAN和慢性AAN(CAAN)。CAAN病人呈进行性肾功能损害,病理表现为寡细胞性慢性肾间质纤维化,几乎不可逆转,在3型中危害最大。迄今为止,CAAN的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也无成熟治疗方案,因此,进行动物模型研究很有必要,国内外学者已有应用马兜铃酸制作成功的报道。但是,临床上CAAN患者多因服用含马兜铃酸的中草药(如关木通、广防己等)而致病。因此,我们拟用关木通制作大鼠CAAN模型,并进一步研究其发病机理。最近,我们发现CAAN病人常伴发泌尿系统癌症,为此,我们在用关木通制作大鼠CAAN模型时,特别注意了脏器的肿瘤发生。牛磺酸是广泛分布于组织细胞内的一种含硫氨基酸,具有稳定细胞膜、维持细胞钙稳态、调节渗透压和清除氧自由基等广泛的细胞保护作用。牛磺酸治疗肾脏疾病的研究目前多限于动物实验,它作为内源性抗氧化剂和膜稳定剂,对大鼠的多种肾脏疾病模型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近年国内报道了牛磺酸对马兜铃肾损害大鼠的保护作用,并认为可能与其抗氧化作用有关。基于上述理由,我们在制作关木通致大鼠CAAN模型的同时拟用牛磺酸进行干预治疗,观察是否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