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关系中的认知错位现象分析

来源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bjl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印关系是中国对外关系中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印边界问题是两国关系当中最重要且影响深远的问题,两国之间为此发生了1962年边界战争,边界战争以及边界战争后更加复杂化的边界问题至今仍对两国关系产生着影响。学界对于中印边界战争的研究非常多,但作为中印边界问题决策过程中的关键因素之一,从认知错位的角度对中印边界问题进行分析的学者较少。本文引入社会认知理论中的认知失调理论和国际政治心理学中的错误知觉理论,采取历史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搭建出认知错位理论的基本框架,把认知错位分为交互认知错位和自我认知错位两种类型,以中印边界问题为主要案例,以1962年战争为界,分为战前、战中、战后三个时期,分别对中印两国在这三个时期内的认知错位行为进行分析。战前是指从两国建交到关系恶化时期,即1950年到1959年,在这段时期,双方在领土的归属和边界问题的解决途径这两个问题上的认知错位现象较为突出,因此两种认知错位现象都是从这两个角度进行分析。战中是指从边境冲突到边境战争时期,即1959年到1962年,这段时期,双方的交互认知错位体现在1962年10月边界冲突之前双方对这场战争的定位和预期上。印方自我认知错位的案例是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影响力,而中方的自我认知错位主要是认为印度内部以尼赫鲁为首是团结一致地要发动战争。战后是指从大使缺位到关系正常化时期,即1962年11月21日之后,这一时期的交互认知错位现象体现在对于1962年中印边界战争的理解,印度认为是中国对印度进行“扩张”,中国认为是印度的“前进政策”导致其侵入中国境内,中国只是对此进行了反击。中国的自我认知错位可能体现在,战争既已结束,印度理应吸取教训,双方应共同致力于和平共处,但结果却未如中国所愿,双边关系趋于恶化;而印度的认知错位体现在,忽略中方的善意,选择性忽视中方释放出的谋求和平的信号。经过理论和案例的结合,本文总结出认知错位现象的几个特点,并对认知错位的升级和降级机制进行了讨论和分析,试图为国家关系的发展提供一个较为新鲜的视角,探讨国家间如何避免因误解而产生双方都不愿看到的结果。
其他文献
基于红外光谱法,分析了5U北美岩沥青、东莞东交70号基质沥青和3种不同掺量岩沥青的改性沥青特征官能团.结果表明,随着岩沥青掺量的增加,岩沥青改性沥青的针入度减小、软化点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斯妤抛却了以往的温馨情怀,开始转向对人生荒诞及存在困境的思虑与体现。"梦"是其中经常出现的现象,也可以说是斯妤散文独特的形式之一。经由"梦"的通
<正> 小儿龟头炎,俗称"蚯蚓风"、"蚯蚓吹",是一种常见皮肤疾患。由于小儿平素作兴坐卧(湿地或者因爱用污脏的指甲搔弄龟头后而引起的。患儿的阴囊及阴茎则整个发炎。阴囊浮肿
期刊
<正> 偏头痛是一种周期性发作疾病,表现为阵发性发作的偏侧搏动性头痛,伴呕吐恶心或羞明,约50%病人有家族史。中医学属内伤头痛,乃内伤诸疾,导致气血逆乱,扰其清阳所致。而内
文职人员是我军近年来出现的新生群体,标志着我军全新的用人和管理模式,在目前情况下,他们的军地双重身份以及与现役军人在薪酬福利、培养深造等显性和隐性待遇方面的差异,容
目的探讨麻黄碱与伪麻黄碱在平喘作用效果与机制方面的差异。方法取麻黄碱、伪麻黄碱和草麻黄提取物供试样品,分别在分子细胞受体、离体器官及整体动物水平进行实验,比较其作
本文结合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办学实际情况,针对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深化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问题,提出了一些思路和看法,以形成体系科学、结构优
<正>7.5封闭型PU封闭型PU是德国在20世纪40年代开发成功的,是用一种化合物将端异氰酸酯基团或多异氰酸酯暂时保护,防止水或其他活性物与其作用;而当使用时,可在一定温度下解
为准确分析维修保障系统性能,分析了维修机构的资源动态组合策略和维修服务台数量动态变化的特点,应用图形化与形式化相结合的ExSpect仿真建模工具,建立了针对多种维修任务、
桦褐孔菌是一种具有很高药用价值、应用前景广泛的药用真菌。尤其对各种癌症、心脏病、糖尿病、艾滋病有很好的疗效,引起各国科研工作者的关注。桦褐孔菌生长环境特殊,自然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