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邮政体制改革方案》的要求,国家邮政局将“一分为三”,成立作为监管机构的国家邮政局,从事经营性业务的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以及邮政储蓄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由国务院统一布署组建,并将其纳入银行监管体系。邮政储蓄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在继续依托邮政网络经营的基础上,邮政储蓄业务与邮政业务分账核算,独立经营,并按照金融机构改革的方向,所有邮政储蓄业务划归邮政储蓄银行。
2007年12月5日,银监会下发了《中国银监会关于同意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筹建河北省分行及其所属分支机构的批复》,批准我省邮政储蓄银行816家分支机构的筹建。 河北省邮储银行成立以前,全省共有1310个邮储营业网点。截至2008年6月末,其中的778个网点经中国银监会批准改制为邮储银行支行,其余532个网点则作为邮储银行的代理营业机构,仍留在邮政企业经营。邮储银行代理营业机构是指原邮储机构营业网点中未改制成为邮储银行支行的剩余网点,由邮储银行委托邮政企业代为管理,继续办理基础金融服务,邮储银行按其业务量的一定比例支付代理费的机构。由于邮政企业特殊的体制形式和利润构成的原因,这次改革可以说是不彻底的,与《邮政体制改革方案》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改革中存在着一些有争议的地方,尤其是代理营业机构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直接影响到邮政储蓄银行的健康发展和其综合竞争力的提升。为此,借鉴发达国家邮政储蓄银行改革的成功经验,结合中国国情,不断深化邮政储蓄银行改革,对于邮政储蓄银行乃至整个中国银行业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在阐述我国邮政储蓄改革情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当前邮政储蓄银行存在的问题,通过借鉴发达国家改革的成功经验,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政策性建议,并进一步明确了邮政储蓄银行的市场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