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咨询职业伦理构念研究与量表开发

来源 :天津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fang82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PPP(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模式已成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主流模式,然而我国的PPP模式发展尚不成熟,仍处于初级阶段,政府部门、社会资本和金融机构等多方参与PPP项目的经验不足,对PPP咨询服务产生了强烈需求并且对PPP咨询提出的建议有着较强的依赖性。日渐强烈的市场需求造成PPP咨询行业的剧烈扩张,大量从事项目管理咨询、造价咨询、招标代理等业务的咨询企业及咨询人员看到了PPP咨询业务的巨大市场和可观利润,纷纷进入PPP咨询行业。但是由于存在PPP咨询人员或企业信奉一锤子买卖,攫取短期利益等现象,提供的咨询服务并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政府及社会资本对PPP咨询的信任持续走低。究其原因在于PPP咨询行业发展迅猛,但没有形成规范指导PPP咨询从业人员的职业伦理。职业伦理本身是一种责任伦理,是一种受到职业或专业界线限定的伦理,目的性也必须在界定一定范围的职业中去寻找,在一定的知识中去认定。因此,本文首先进行PPP咨询职业分析,希望基于对职业特征的分析更好地理解职业伦理内涵及结构。本文认为PPP咨询职业具有以下三种特征:知识信息更新频繁;咨询服务关注各方利益诉求及角色定位为独立第三方。由于PPP咨询职业伦理的研究匮乏,但实践经验丰富。本文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通过对文本资料及深度访谈获得的原始资料进行三级编码,界定了PPP咨询职业伦理概念的内涵即PPP咨询职业伦理是从事PPP咨询职业人员的社会角色定位及由此引申出的PPP咨询职业活动的内在规律、秩序和法则,是引导PPP咨询职业人员自觉履行职业角色义务的原则和规范。同时结合PPP咨询职业特征确定了PPP咨询职业伦理三个维度,分别是专业胜任、公正中立及积极进取。本文据此编制了具有20个题项的PPP咨询职业伦理的初始测量量表。接着通过问卷数据检验构建的PPP咨询职业伦理量表。研究对象为具有PPP咨询经验的人员,本文共发放问卷416份,回收有效问卷335份。应用SPSS和AMOS软件进行样本数据处理。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构方程等研究方法,最终本文得到包含13个题项的正式量表,且此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PPP咨询职业伦理构念研究及量表的开发一是能指导咨询人员形成良好的职业行为规范,在一定程度上保障PPP项目的顺利实施;二是帮助企业形成重视PPP咨询职业伦理的组织伦理氛围,有助于企业塑造自身良好的形象及信誉,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基本的保障;三是有助于提升PPP咨询行业整体社会地位。
其他文献
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十分重要,对学生未来的人际交往、工作实践和社会生活等都将产生重要影响。高职院校如能从提高学生的鉴赏力入手,让优秀通俗文学作品通过课堂教学、德育工作和校园文化等渠道融入日常教育,将对推动高职的人文素质教育发展大有助益。  一般认为,人文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人们的人文精神,塑造出一种责任感、使命感,从而提高受教育者的文化修养、艺术修养、伦理道德修养、历史和哲学修养等[1]。
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转变,高等职业教育已成为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院校承担了师范教育中的一部分基础教育的师资培养任务。到2007年底,高职院校开设英语专业的院校总数达到1144所,其中开设英语教育专业的院校有228所。  英语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通过两到三年的专业学习,使学生掌握英语教育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一定的教学能力及初步的教学研
大学生创业教育当下已成为高等教育研究极为推崇的词汇,研究者对此较多关注于两个方面:一是本校层面的实施状况;二是考察国内外高等院校大学生就业教育体系。事实上,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研究所遵循的逻辑基础在于需要界定大学生所创为何业,而这一点被现有的文献有意或无意予以规避。上述问题关键之处在于上述争论焦点既可视为对大学创业文化的元初构造,又可看作大学创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要理念。有论者认为高校保守、求稳的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