钴基复合氧化物负载金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分解N2O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zhouxy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7年12月通过的《京都议定书》明确提出要限制二氧化碳(CO )、甲烷(CH )、氧化亚氮(N O)、氢氟烃(HFCs)、全氟烃(PFCs)、六氟化硫(SF )2 6等六种主要温室气体的排放量。N2O是一种温室气体,其温室效应潜值是CO2的320倍,大气寿命约120年,而且对臭氧层有破坏作用。目前对流层中N2O体积浓度约为312-314ppb,每年的平均升幅是0.25%。人为排放的N2O主要来自己二酸生产、流化床燃烧过程和机动车尾气。这些N2O废气如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将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催化分解法是消除N2O的主要方法,即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将N2O分解为对环境无害的氧气和氮气(2N2O= 2N2 + O2)。考虑到反应过程的能耗,低温反应是选择催化剂时应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寻找一种低温高效的催化剂是催化分解N2O的研究重点。而提高N2O分解过程中氧物种的脱附速率,是提高催化剂活性的关键因素。本文分别用离子交换法和共沉淀法制备了Au/Co-Al催化剂,比较了它们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离子交换法制备的Au/Co-Al催化剂活性优于共沉淀法制备的催化剂。为此,基于CoAl类水滑石的层间结构,用离子交换法将AuCl4-交换至层间,焙烧后再加入碱金属助剂,制得了含有Au和Na组分的CoAl类水滑石衍生复合氧化物,用于催化分解N2O,考察了金的负载量、HAuCl4溶液的预处理方式、焙烧温度等制备参数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用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比表面积测试(BET)、X-射线衍射(XRD)、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透射电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方法表征了催化剂的组成结构,获得了金的实际含量、BET比表面积、物相结构、催化剂的还原性、表面元素形态、形貌结构等信息。结果表明:离子交换反应之前,预调节HAuCl4溶液的pH值至9.0,有利于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催化剂中金的适宜负载量为1.1%、焙烧温度为300°C。在钴铝氧化物中加入适量的助剂Na,提高了Co3+的还原性和催化剂活性,Na的适宜负载量为1.5%。1.5%Na/1.1%Au/Co-Al催化剂上的N2O全分解温度为450°C。用三元共沉淀法制备了钴铈复合氧化物负载金催化剂(Au/Co-Ce),并通过碱金属改性,用于催化分解N2O。当催化剂中金含量为1.1%,焙烧温度为300°C时,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助剂Na的加入对催化剂的活性具有促进作用。结果说明:在钴铈复合氧化物中加入适量的金粒子和助剂Na,降低了Co3+→Co2+的还原温度,提高了催化剂的活性,其中1.5%Na/1.1%Au/Co-Ce催化剂上的N2O全分解温度为375°C。
其他文献
由于双折射晶体钒酸钇在光通讯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我国作为其生产大国,钒酸钇晶体对我们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所以为了能得到更多的高质量的钒酸钇晶体,我们通过此文研究
压电免疫传感器是结合了压电效应的高灵敏性和免疫反应的高特异性的一种生物传感器,具有简便、快速、灵敏、成本低、响应谱广、可实时数据输出等优点,在生物技术、临床诊断、
在总结研究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一种改进型的TiO2/Ni(OH)2光充电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工作直接采用金属钛作为基底,不经过高温退火处理等步骤,采用阳极氧化法直接制备
目前,钙钛矿型光催化剂NaTaO3以它特有的结构在光催化领域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在光催化分解水制氢、光催化降解有机染料、光催化还原CO2制备有机物等方面,向人们展示了比其
电势-pH位图是描绘元素-水系中元素的赋存形态同电势、pH值间关系的指示图,它可方便地推断出在一定的条件下反应进行的可能性、生成物的稳定性、反应限度及某种组分的优势区
进入21世纪以来,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是一类重要大气污染物,它的治理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催化燃烧法是处理VOCs的有效方法之一:它具有高效、经
蓝宝石上生长AlN薄膜材料在紫外探测器、紫外发光二极管、紫外激光器和高频大功率高电子迁移率器件等光电器件中有重要的应用。目前实验上虽然已制得了高质量的AlN薄膜,然而
大气中存在的CO,C02,以及HFC(hydrochlorofluorocarbon)等物质会对大气乃至全球气候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单分子HC02.HOCO和CH2XCHF0(X=H,F)分别是CO+HO→H+C02,H+C02→CO+HO以
环境污染及能源危机成为人类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以ZnO和TiO2等半导体氧化物为光催化材料的光催化技术由于效率高、能耗低、反应条件温和、可减少二次污染等优点,越来越引起
低温非平衡等离子体中可产生大量的活性物种,引发一系列在常规手段下难以进行的物理-化学过程。因此等离子体中活性物种的诊断对研究和改进等离子体工艺,探索等离子体中基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