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0年,我国人均GDP达到了848美元,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实现了小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已经实现。在此基础上,2002年11月,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全面小康社会。因为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所以,构建农村全面小康社会指标体系,对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实施监测是当前重要的研究课题。借鉴农村总体小康评价指标体系,本文确定了一个包括20个指标在内的农村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指标体系。但由于统计资料的欠缺,在后面的分析中仅用到了13项指标。按照十六大报告及其他相关文件,贯彻共性和个性相结合的原则,本文首先尽量参考国际标准来制定各个指标的目标值;对于那些与我国特定国情密切结合、实在难以参考国际标准和水平的指标,则从我国农村发展的实际出发,利用1985年到2002年数据,采用回归等统计方法确定目标值。在确定各指标权重时,本文在理论上介绍了“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和指标两两比较法等主观赋权法,并应用变异系数法和熵值法等客观赋权法分别给出了各项指标的权重。在对农村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综合评价中,本文首先对全国的情况进行了整体评价,分析了当前农村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进程,并对全国农村以现有速度实现全面小康的时间,以及要到2020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各项指标所应保持的最低增长速度进行了估计。随后,运用综合指数评价法分析了全国31个省区市农村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进度。并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因子分析法、相对接近度分析法、特征向量法,从不同角度对各地区农村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情况作了比较分析。在各种评价方法结论的一致性通过非参数检验后,给出了各地区的综合排名。此外,本文还估计了要如期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从2002年到2020年各地每项指标应当保持的最低年平均增长速度,从而说明各个地区内部每项指标进展的相对快慢程度,便于不同地区之间针对某项特定指标进行比较研究。在最后一部分,本文结合定量分析的结果,对如何加快我国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步伐提出几点建议。其中,最重要的是提出推进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首先必须加快发展农村经济,把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中心任务和基本目标,摆在经济工作的突出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