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尔译《阿Q正传》的社会指向性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taaa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巴赫金对话理论运用于翻译研究,旨在强调翻译是一个由作品、译者、读者等主客体参与过程,彼此间相互协商交流,互为他者,在社会外位性参与对话的作用下,各种声音在译者这一中介的调解下,共同完成译作的生成。本文对巴赫金对话理论及其引入翻译研究进行介绍并从对话视角对美国译者威廉·莱尔《阿Q正传》译本的社会指向性进行了研究。社会指向性是指通过作品反映社会状态,而译作的社会指向性是译作的社会性特征。在译者,原作者,读者,原作等主体参与的翻译活动中,译作对这些主体具有“规定性”,这种规定性体现在对参与过程中主体活动的指导或约束,从而影响了译作的特征——社会指向性。论文先从本体、思维、关系三个维度,来解释译作”社会指向性”所具有的内涵,探讨“社会指向性”所涉及的载体、所指之物等问题。然后在前人对《阿Q正传》英译本研究的基础上,重点提出从译作社会指向性的三个外在表现形式: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度”、社会文化的“多棱镜映像”、“文学审美的现实主义维度”三个层面来研究译者与社会意识形态,原作与译者、译者与读者之间所发生的对话关系以及这些对话关系的协调对莱尔译《阿Q正传》的社会指向性的影响和指导作用。本论文运用对话理论解释了翻译过程中不同主体间的外位平等参与及对话协调。莱尔的《阿Q正传》英译本充分表现了译作的社会指向性。首先,莱尔在追求译作忠实于原作的基础上,关注社会“他者”张力作用,倾听社会他者的声音,激发自己的社会情绪,用自己“特定的言语体裁说话”。其次,莱尔在尊重原作社会背景的前提下,介入自我表述,调节了差异性,使得对话得以延续,最终实现成功的社会对话。
其他文献
2004—02--2007—02,我们采用活血通脉汤加味熏洗配合抗凝溶栓西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2例,并与单纯抗凝溶栓西药治疗3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本文首先对论文所选翻译材料进行了有关背景和内容的介绍,说明了翻译《包装及包装材料全球标准》(第四版)的必要性。基于这一翻译实践,以案例形式对翻译过程中出现较多的三类问题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的核心概念,由什克洛夫斯基在其著作《作为手法的艺术》中提出。这一概念兴起于20世纪初期,指将一些司空见惯的事物,用新奇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从而激发
近年来,随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发展,老年人的居住环境状况也越来越受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则主要以寒地城市养老社区为例,从寒地城市养老社区发展现状及老年人性格及活动场地出发
电子商务及法律专业以商务管理和电子商务法为基础,逐步形成了法管融合与应用型相结合的办学特色。以重庆理工大学电子商务及法律专业为例,分析其办学定位与特色、人才培养模
民用电报一般分为普通电报和加急电报。 普通电报是按一般程序发出的电报。发往城镇的普通电报,收报局收到电报后,递送员要乘车将电报送交收报人,一般在发报后6小时左右即可
期刊
工作记忆是指在执行认知任务过程中,暂时加工和储存信息的能量有限的系统。工作记忆被认为是人类认知的核心,它在学习、推理、问题解决以及智力活动中都承担了重要的部分。自
转喻的认知研究呈多方面、纵深性和跨学科的发展趋势。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是语言学研究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作为语料库语言学中的研究热点,语义韵从未以认知转喻的视角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