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硅酸铁锂正极材料的改性研究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233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锂离子电池是现代高性能电池的代表,已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医疗器械、电动汽车、航空航天及军工等领域。当前,正极材料的比容量通常约为负极材料的一半,严重地制约锂离子电池性能进一步提高。硅酸铁锂化合物(Li2FeSiO4)结构中有两个锂离子,名义比容量高达331 mAh g-1,与常用负极材料的比容量相当。但是Li2FeSiO4.第二个锂离子的脱/嵌电位大于4.5 V,常温下商用电解质中Li2FeSiO4的脱锂量未超过一个锂离子。因此,寻求Li2FeSiO4实现二个锂离子可逆脱/嵌的途径,阐明Li2FeSiO4的脱/嵌机理,将为设计和制备新型高比容量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提供科学依据。  第一性原理计算作为材料预测和评价方法,广泛应用于材料设计和研究。本文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获得了LixFeSiO4(0≤x≤2.0)的晶体结构、晶胞参数、总能、总态密度和各个离子的分态密度,研究了Li2FeSiO4在锂离子脱/嵌过程中的结构演变和电化学性能,阐明了Li2FeSiO4的脱/嵌机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了Li2FeSiO4的过渡金属和阴离子两种改性方法,即采用过渡金属二价钒离子(V2+)取代Li2FeSiO4中一半的二价铁离子(Fe2+)和采用二价硫阴离子(S2-)取代Li2FeSiO4中四分之一的二价氧离子(O2-),并研究了两种取代改性化合物的结构模型、晶胞参数、总能、态密度、以及锂离子脱/嵌过程中的结构演变和电化学性能。  研究结果表明:Li2FeSiO4的锂离子脱/嵌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0≤2.0)是均匀脱/嵌阶段,锂离子脱/嵌电位随着脱锂量的增加而增大,对应Fe2+/Fe3+氧化还原反应;第二阶段(0<1.0)是非均匀脱/嵌阶段,锂离子脱/嵌电位高达4.8 V且保持不变,伴随大于10%的体积变化,对应O2-/Or-(1.0<r<2.0)氧化还原反应。  钒取代改性化合物Li2Fe0.5V0.5SiO4在热力学上是稳定的。LixFe0.5V0.5SiO4的锂离子脱/嵌过程依次发生V2+/V3+、Fe2+/Fe3+、V3+/V4+以及V4+/V5+氧化还原反应,平均锂离子脱/嵌电位小于3.35V,最大体积变化率仍高达9%,因此,钒取代改性的Li2FeSiO4正极材料适用于商用电解质的运行,其比能量密度高达978 Wh(kg)-1。  硫取代改性化合物Li2FeSiO3S在热力学上也是稳定的。LixFeSiO3S的锂离子脱/嵌过程依次发生Fe2+/Fe3+和S2-/S-氧化还原反应,平均锂离子脱/嵌电位小于4.19 V,最大体积变化率降低到4%,因此,硫取代改性的Li2FeSiO4正极材料适用于在商用电解质中稳定运行,其比能量密度提高到1065 Wh(kg)-1。
其他文献
如今国内的建筑信息模型(Bujldjng Informatjon Modeljng,BIM)正在飞速的发展,但对于将钢筋排进建筑模型中的应用还是很少的.若采用传统的方式画钢筋,会导致建模的效率降低,
当前,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中心地位的形成,人类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然而利益的反面却带来了城市发展在内在可持续性方面的严峻挑战。随后以追求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的
受限于中国人传统思想,住宅一直是模块化集装箱建筑无法冲击的领域,住宅领域是市场中占有绝对比重的部分,如何将模块化集装箱建筑引入到住宅领域成为国内的主要难点.本文从景
太阳能作为一种最有前景的可再生能源已经得到了全社会广泛关注。近几年来,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基太阳能电池展现出了不可估量的应用前景,作为关键的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材料的代表-甲胺铅碘(CH_3NH_3PbI_3),其出众的光吸收特性、超长的载流子扩散长度、双极性的传导特性及直接带隙结构等特点成为获得高效率太阳能电池器件的关键。本文主要针对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基太阳能电池的光吸收层的制备、光电物理特性、生长
水处理工艺中,很重要的一步就是混凝,混凝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其水处理效果,絮凝沉淀的方法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最普遍使用的一种操作技术,因为其既经济又简便,所以被广泛应用,其中絮
本论文以Ni(Ⅱ)为研究对象来探讨城市污水厂中产生的好氧活性污泥对其吸附机理和解吸特性的研究进一步确定镍离子在废水处理厂迁移和转化途径,为利用活性污泥有效去除镍离子提
近年来,人们通过液相合成的方法得到了各种尺寸、形貌、组成可控的无机纳米晶。由于这些材料所表现出的新奇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使其在光电器件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传统
“纳米流体”是指以传统传热工质作为基液,向其中加入纳米尺寸的添加物形成的一种多相体系,纳米添加物的性质对纳米流体性能至关重要。氧化石墨烯是种性能优异的独特二维材料
由于含铬废水(主要为Cr(Ⅵ))的不合理排放,造成地表水环境的严重污染,甚至会进一步危害动物、植物和人类的健康。近年来,将纳米零价铁(Nanoscalezero-valent iron,NZVI)用于Cr(Ⅵ
本文综述了超级电容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电极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并且对制备出的分级多孔碳和碱式硝酸镍电极材料,进行了电化学性能研究。文中利用XRD、SEM、TEM、BET等测试技术对电极材料的微观形貌、组成和成分进行了分析,采用循环伏安法(CV)、恒流充放电和电化学阻抗(EIS)等技术测试了超级电容器的电化学性能,并且对影响电化学性能的因素进行了探讨。主要内容如下:1.首先以均三甲苯(TMB)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