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胁迫诱导罗非鱼和斑马鱼鱼鳃差异凋亡的分子机制

来源 :上海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12次 | 上传用户:binhaiwz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鱼类被暴露在一个较低的温度下却无法适应时,就会产生冷应激反应。而这种冷应激会对鱼类所有的组织行为产生不利的影响,如果水温超过了鱼类的冷耐受范围的极限,可能会导致生物体死亡。但是,不同的鱼类对于冷胁迫耐受的能力却有极大地不同。迄今为止,鱼类的单个组织在已确立的冷耐受条件情况下到底发挥一个怎样的作用以及其相应的分子机制却少有研究报道。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和斑马鱼(Danio rerio)同属于热带鱼类,且在我们实验室通常饲养在相同的温度条件下,但是它们对于低温的冷耐受能力的极限却有所不同。斑马鱼能在低于9°C的水温下存活,而罗非鱼在10°C以下的水温中却难以生存;另一方面,相对于斑马鱼和罗非鱼,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是一种广温性的鱼类,能够在0°C-38°C大的温度波动范围内生存。在本研究中,我们分别对这三种鱼类进行一个梯度降温的处理,从28°C降到18°C直到8°C(罗非鱼致死温度的下限)。我们通过TUNEL染色法对组织中凋亡细胞进行量化和分析,进而比较低温下组织的受损情况。我们发现:当这些鱼类被暴露在8°C低温时,凋亡事件主要发生在罗非鱼和斑马鱼的鳃组织中,而其他组织却未发现明显的凋亡信号,这暗示在鳃组织中发生的凋亡可以看作是鱼类通过冷胁迫诱导产生的致死损伤的一个标记。在罗非鱼鳃组织中,无论在mRNA水平上还是蛋白水平上,我们都观察到涉及到Mdm2-p53通路的相关基因发生上调;同时我们也在该组织中发现MAPK通路上的相关基因(dusp1,p38和erk)都受到低温的调控并发生上调。然后我们又进一步探讨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在这三种鱼的鳃中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在罗非鱼中,低温抑制了p-PTEN蛋白的表达;却诱导了AKT、p-AKT(Ser 473)以及p-GSK-3β(Ser 9)蛋白的表达。不同的是,在斑马鱼和草鱼的鳃组织中,AKT和p-AKT(Ser 473)蛋白的表达水平在8°C低温下都被抑制;而p-GSK-3β(Ser 9)蛋白的表达水平在8°C低温下却被诱导。另外,罗非鱼中p-GSK-3β蛋白在8°C低温下的上升倍数显著高于其它两种鱼。这些数据表明这三种鱼的鳃组织在响应严重的低温胁迫时具有不同的分子机制,并且这种差异性的调节方式可能是导致这三种鱼在响应低温胁迫时产生差异凋亡的原因。总之,我们发现了鱼类的鳃组织在响应冷胁迫时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并且我们确定了在具有不同冷耐受能力的鱼的鳃组织中存在着差异性的调控通路,这些发现为我们进一步探索鱼类在低温致死极限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针对无线通信网络中的信号检测技术进行研究,从信号检测技术研究的必要性出发,介绍了信号检测技术的研究背景;详细阐述了信号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并分析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最
该文在室内非饱和土柱实验和野外田间试验的基础上,对影响土壤中氮素迁移和转化过程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通过室内实验对土壤水运动及氮素迁移转化有关的主要参数进行了测定
  讨论了软件无线电技术思想在卫星通信系统中的应用,提出了一种采用模块化结构的设计思想,它将复杂的通信功能分成若干个模块来实现,各模块又都具有自己的软件定义接口,并对模
水力旋流器的分离性能和能耗是其主要的工艺指标,而这些参数受到水力旋流器中固液两相湍流运动的影响.该文从旋流器内固液两相湍流结构的研究出发,对其中的固相浓度分布、平
  简要介绍了无线电管理门户网站建设项目实施步骤,从软件服务市场的考察、网站需求和概念的提出、配合网站服务提供商完成施工、网站试运行和项目验收五个方面分析了建立无
该文采用有限体积法对长江三峡大江截流期间上、下游围堰附近的河道水流建立了数学模型,并利用压力 正法求解数学模型.通过对数学模型的求解,该文获得了截流期间两级设计流
随着4G网络进入大规模商用部署,未来下一代通信技术的研究也提上议程.本文介绍了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G)的产生和目前进展,网络性能以及其网络互联催生的业务体验,超密集网络
鱼类的抗冻蛋白是由生活于极地海洋的鱼类产生,是能降低血液和体液冰点的一类蛋白。鱼类抗冻蛋白通过一个特殊的表面吸附于冰晶表面,抑制冰晶的生长。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抗冻
  文章讨论了认知蜂窝网络中物理层安全增强技术的重要意义,以及面临的挑战。特别地,对于基于资源分配的物理层安全增强技术进行了详细论述。文中针对认知蜂窝网络大规模、多
  本文着重介绍了深度共建共享的可行性,当前通信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鉴于运营商利益关系、配套设施容量、电磁环境等诸多因素影响,共建共享还无法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