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内阁研究——从正统到正德时期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ring_la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阁制度的发展和内阁权力的变化与明朝政治制度的发展密切相关,尤其离不开皇权、宦官和部院的权力变更。以正统到正德这个时间段为切入点,将其置于整个明代内阁制度的大框架之中,突出阁权在正统到正德这一时段的发展特征。  通过内阁与明朝其他部门之间的权力关系,来突出从正统到正德时期内阁权力的变化。以及这一时期内阁权力的发展对明代政治制度的作用和对后世的影响,进而从中剖析内阁权力与皇权、宦官和部院权力的复杂关系。其中,由于受到明代政治体制特征的约束,尤其是皇权高度集中的制约,使得内阁权力的发展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君主权力的影响。即不管内阁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或是权力不断增加而上升,或是削弱而下降。这些权力的发展变化都是在皇权所能容忍的范围内行使的,内阁的权力始终未能超越皇权。  明代内阁制度在正统到正德时期,处于不断完善和发展的阶段。内阁的权力在强大君权威慑之下,呈现出有限的上升趋势。在这场政治权力的角逐中,阁权对皇权起着一定的补充作用。但阁臣始终扮演着被动的角色,尤其是在与宦官和部院共同处理朝廷政务时,阁臣并没有积极充分发挥其辅政的职能。
其他文献
通过实例 ,介绍了钢筋混凝土套箍封闭主拱圈加固拱桥的新技术。实践表明 ,该项技术具有显著的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 ,对拱式桥梁的加固具有积极的推广意义。
谥号,是一种带有“盖棺定论”性质的特殊称号,具有褒贬善恶之意。而作为谥号赠予标准的谥法,是一项重要的典制,是中国礼制史上的重要内容,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