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需要微管聚合和解聚的正常动态平衡,从而在有丝分裂的后期染色体能够随微管解聚产生的拉力和微管聚合产生的推力,向两极移动。紫杉醇通过与微管蛋白结合影响癌细胞在有丝分裂时的纺锤体形成,从而抑制了癌细胞分裂和增殖。同时紫杉类药物在较高浓度下,可以起到一种增敏作用,即对微管的聚合作用有加强作用,这样导致微管的解聚作用被严重抑制,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继而诱导肿瘤细胞死亡。本课题利用紫杉醇处理肝癌细胞,观察紫杉醇对肝癌细胞干性基因表达的调控以及对肝癌细胞恶性行为的影响,从而探讨紫杉醇对肝癌治疗的潜在机制,使紫杉醇能够靶向治疗高表达某种干性基因或者肿瘤标志物的肝癌,提高肝癌的治愈率及肝癌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使用不同浓度的紫杉醇作用于正常肝细胞L-02、肝癌细胞HLE和Bel7402 24 h及48 h后,观察细胞的生长情况,采用MTT法筛选出紫杉醇的最佳作用浓度及作用时间;通过Transwell小室迁移实验研究紫杉醇对正常肝细胞L-02及肝癌细胞HLE、Bel7402迁移能力的影响;利用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观察紫杉醇对L-02、HLE、Bel7402细胞中干性基因AFP、Sox2、c-Myc、Klf4、EpCAM、Oct4等蛋白表达的影响;采用DAPI染色和流式细胞术观察紫杉醇对正常肝细胞及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MTT结果显示,紫杉醇作用于肝癌细胞24 h后,在浓度为15μg/mL到浓度为20μg/mL之间时,肝癌细胞的增殖率下降最明显,且正常肝细胞增殖率没有明显下降,故以20μg/mL作为紫杉醇作用于肝癌细胞的最佳浓度;紫杉醇对正常肝细胞也有一定的损伤作用;紫杉醇作用于肝癌细胞48 h后,其增殖率比24 h组有下降趋势。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未用紫杉醇作用的细胞相比,用20μg/mL紫杉醇作用24 h后L-02、HLE、Bel7402细胞中AFP、Sox2、c-Myc、Klf4、EpCAM、Oct4等干性基因的表达量明显降低。经Transwell小室迁移实验检测,结果表明:20μg/mL紫杉醇作用的细胞穿过Transwell小室的肝癌细胞数目明显少于未用紫杉醇作用的肝癌细胞,说明紫杉醇能一定程度上抑制肝癌细胞的迁移;DAPI染色结果显示在紫杉醇作用下,正常肝细胞未出现凋亡小体,而肝癌细胞HLE、Bel7402细胞核稍变大,出现凋亡小体,胞核形态不规则、主要呈月牙形或圆形;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紫杉醇作用下,对正常肝细胞L-02的早期凋亡及晚期凋亡一定程度的影响,而肝癌细胞HLE、Bel7402的早期凋亡及晚期凋亡细胞明显多于未经紫杉醇作用的肝癌细胞,而Bel7402细胞的凋亡率比HLE细胞的凋亡率小,考虑与Bel7402细胞高表达AFP有关,或者与其他癌基因的高表达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结论:研究结果表明紫杉醇能降低肝癌细胞中干性基因AFP、Sox2、c-Myc、Klf4、EpCAM、Oct4等蛋白的表达,并抑制肝癌细胞的恶性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