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旅游导向的乌镇再开发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ebird_ch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古镇旅游不断升温,伴随着古镇旅游的热潮,我国的历史文化消费市场得以形成并迅速发展,从而催生了以古镇保护为主要形式的各种历史文化生产与旅游开发活动。商业性的旅游开发几乎已经成为历史城镇通用的保护性开发模式,为了获取历史古镇的潜在利益,在各地的古镇旅游开发中产生了很多的问题。早期开发的历史古镇也在旅游发展中纷纷转型,寻找新的发展方向,应该大规模的扩张景区范围,还是坚持靠门票收入维持经济来源。解决已开发的历史古镇未来转型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平衡历史保护、旅游开发的关系,协调政府、企业、居民三者的利益问题。本文认为应该扩大完善历史古镇的旅游产业链,视野放大到整个城镇的范围内,打造完整综合的旅游景区,以古镇景区作为经济触发点,带动整个城镇的发展,实现历史古镇的再开发,完成产业经济转型。  本文从再开发的视角入手,首先通过对国内外历史古镇现有的再开发模式进行对比分析,对这些历史古镇的保护框架和开发手法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总结和对比分析,在宏观层面关注了保护的整体流程,分析各环节在保护开发过程中的正负面影响。  然后为了达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探讨历史古镇再开发模式中的核心因素,以工程实践案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分析乌镇区域特色的基础上,通过对乌镇十年来保护开发过程中规划编制、管理体制等变迁过程进行历史剖析,探究在历史古镇保护开发中的主导影响因素,并指出乌镇旅游开发的问题与瓶颈。  最后通过理论研究和基础调研,提出乌镇再开发的体制创新和转变方向,尤其在历史保护和旅游开发方面提出乌镇打造国际旅游度假区的可能性,并针对性的就国际旅游度假区作为乌镇再开发的手段分析历史保护方面的方法与原则,旅游资源的塑造及产业链的整合。  研究历史古镇的保护与开发离不开政府的主导与参与,本文认为在中国研究历史古镇再开发必须基于政府、企业和居民的利益关系探讨,也离不开中国转型期的大背景,乌镇政治管理体制的变迁也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其他文献
青岛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作为青岛的老城区,集中体现了青岛的殖民统治色彩,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在“体验经济”的时代中,这些历史文化资源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文化资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社会的节奏加速,人们的养老观念与模式也在转变,结合我国的基本养老现状,逐步形成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养老体系,社区日间照料作为社
随着小城镇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镇化和大规模的开发建设使小城镇的生态环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对于生态敏感的陕南地区更是如此。陕西“十二五”规划中强调增强城镇
学界对于本质主义静态研究模式的质疑和批评,使文化实践、现象、创造和再生产成为当下的学术研究的热点。在这一背景下,有关“民间文化遗产”的讨论,不应仅仅满足于从非物质文化
近年来,我国积极推广“社区照顾”理念,提出“建立和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服务体系”,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即是居家养老模式下社区层面最
自2000年以来,我国老龄化发展进入了新的时期。随着老龄化的快速推进,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如苏州老龄化、空巢化程度加剧,并且出现老新村的老龄化程度比整个苏州城老龄化更胜一筹的
近些年来中国各城市广泛开展城市夜景照明建设,园林植物是城市构成元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园林植物进行夜景照明是城市为塑造夜间景观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园林植物夜景使用人工
本文属于导师李和平教授所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西南山地城镇文化景观演进过程及其动力机制研究》(批准号:51178479)的子课题——西南山地传统盐业城镇文化景观演进研究
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国民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逐步提高,国民对于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休闲旅游成为国民生活的重要内容。大量的游客涌入风景区,风景区内的村落——“景中
商业综合体这种建筑类型的出现,得益于现代生产力和科技的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当前我国一些有实力的开发商都把商业地产开发看作是自己未来商业战略的重中之重,这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