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系研究是中国最重要的研究现象之一,是一个本土概念。关系是不可明确表述的社会秩序的可变动的机制,并且可以处理中国高度个人化问题。在中国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趋向于广泛地“混合”,而不是简单的区分在朋友、家庭、同事等之间关系的扩散。本土化的关系属于一种特殊主义的关系。在中国这样个特殊主义盛行的语境中,组织内部人际关系密度大,由此,人际关系对组织运行效率的影响更大。但关系对工作绩效的具体影响研究不多,且不够深入,原因一是对关系结构存在着较大分歧,这些研究之间的对话难以进行,二是过多强调关系基础。随着社会流动的增加,通过交往所建立的关系日益重要,同学关系、同事关系方面的空白急待填补。本研究在分析和整合已有研究结果的基础上,从理论上提出了同事关系的结构,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同事关系影响员工个体工作绩效的假设模型。通过回收的334份有效问卷采集数据,运用SPSS13.0进行描述统计、因子分析、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检验、均值分析等,运用Amos6进行测量模型检验和修正。研究通过理论和实证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研究结论:1.同事关系由情感、义务、工具和面子四维关系组成。本研究在阅读国内外关系研究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梳理和总结了在我国文化背景下的关系内涵,并依据关系的成分,结合已有的关系维度划分研究,将关系划分为四维度,即义务性关系、情感性关系、工具性关系和面子。文章通过样本调研进行充分验证对关系划分成上面四种的有效性。分析结果得出,可以清晰区分关系的四个维度,并且这四个维度之间存在着适度的联系,由此,可以确定关系四维度的划分是成立的。2.揭示同事关系对工作绩效的影响。情感性关系、义务性关系对工作奉献的影响是正向的;工具性关系对工作奉献的影响是负向的。这反映了中国人传统的轻利重情心理。面子与工作奉献负相关,表明现代企业中,同事之间互给面子、照顾面子影响着彼此的工作主动性,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同事之间的互给面子不一定是同事的实际表现的反映,面子更多的是一种粉饰,即名与实相分离的状况。情感性关系、义务性关系和面子对任务绩效的影响都是正向的,这印证了中国企业传统“家”管理理念的效用。工具性关系对任务绩效的影响是负向的,表明在熟人之间的工具性行为没有得到彼此的认可,进而可推出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同一组织中,熟人之间更多倾向通过情感性关系和义务性关系进行社会交换,而对工具性关系抱有某种程度的否定,印证了儒家“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种中国人的行为心理。本文的研究内容相当一部分是探索性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文章得出的结论一方面进一步丰富关系相关理论,另一方面提供了与本土契合度较高的理论框架,有助于更好的治理关系。当然,本文也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有待后面研究者去做更深入与精细的后续研究进行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