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条件对水丝蚓生长及污泥减量效果的影响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wking4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剩余污泥减量化是目前废水处理领域面临的难点和热点之一。到目前为止,尚未提出一种实用性强、污泥减量效果好、经济环保的污泥减量化技术。国内外对生物捕食进行污泥减量技术的研究结果有很多,但是对用于减量的微生物的生长习性研究不是很充分,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加以完善。研究选用水丝蚓开展基于生物捕食作用的城市污泥减量效果研究:考察不同的温度、pH值、盐浓度、扰动程度、污泥浓度下、水丝蚓密度作用下,水丝蚓的生长状况及其污泥减量效果,以获得水丝蚓种群稳定的优化条件,确定其生长的最关键环境要素;围绕水丝蚓生长周期内三个典型生长阶段,考察不同生长阶段水丝蚓对环境的耐受能力和捕食后其所处的环境水体水质的变化情况,以确定水丝蚓的高效污泥减量生长期,为高效稳定的污泥减量工艺的开发提供理论支持。针对水丝蚓生长环境条件的研究结果表明:水丝蚓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为:10~30℃,最佳的生长温度为:25℃;此时,污泥减量速率为:0.0129 g污泥干重·(g水丝蚓湿重·d)-1;能适应的环境酸碱性范围为:pH=4.0-pH=8.0,最适的酸性环境为:pH=6.5;水丝蚓在pH值为4附近时具有最大污泥减量速率为:0.0134 g污泥干重·(g水丝蚓湿重·d)-1,在pH值为6.5时总体的污泥减量效果最好,平均每天的污泥减量效果最高为41.06 mg污泥干重·d-1;水丝蚓的半致死NaCl浓度为:2500 mg·L-1;在NaCl浓度为:500 mg·L-1以下时对污泥的减量效果影响很少;能在外界扰动下稳定生存,但强烈的扰动对水丝蚓的捕食极为不利,平均污泥减量速率降至少扰动时的52%。当水丝蚓的密度低于20 g·L-1,其生长不会受污泥浓度的影响。针对不同生长阶段水丝蚓对环境的耐受能力和捕食作用对其所处的环境水体水质影响的研究表明:在幼蚓、未成熟蚓和成熟蚓三个生长阶段中,幼蚓对环境的温度和曝气耐受能力最强,污泥捕食能力最强,未成熟蚓的性能居中,而成熟蚓最低。幼蚓适宜的温度范围:15-25℃,而未成熟蚓和成熟蚓适宜的温度范围为:20-25℃;水丝蚓的捕食能够带来COD、氨氮和磷酸盐的增加,幼蚓对水质中氨氮、磷的影响程度最大,幼蚓对污泥的捕食作用导致水体的氨氮增加了67.17%;使水体的磷含量由很少量增加到3.59 mg·L-1;未成熟蚓对水体中COD的影响程度最大,未成熟蚓对污泥的捕食作用导致水体COD增加了14.45%。本研究确定了水丝蚓适宜的环境条件和不同生长阶段的耐受能力,为利用水丝蚓的捕食作用进行污泥减量提供了研究基础。
其他文献
江泽民和朱自清同为扬州人,在1988年朱自清诞辰90周年和1998年朱自清诞辰100周年时,江泽民两次为纪念朱自清题诗,记录和展示了江、朱两家三代的世交情谊。江、朱两家的情谊,
为了实现服装生产的信息化,设计了一种基于LPC11C14单片机、可读取RFID标签的服装生产工位机。该工位机通过读取RFID标签来采集生产物流信息。利用单片机片内CAN控制器,通过C
李宗勉为宋理宗朝前期宰相,目前学术界在关于李宗勉的仕宦经历、对于端平入洛、处置红袄军的意见、李宗勉、史嵩之二人的交恶、对于李宗勉的评价、李宗勉的先世与归葬地及李
矸石山通过长期的风化、降雨淋溶等作用,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变化,许多有害物质进入了环境中,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本文研究了露天煤矿排土场淋溶水的环境效应及
随着氧化铝工业的发展,赤泥的排出量日渐增多。赤泥的堆存不仅占用大量的农田而且污染自然环境,造成土地碱化,地下水污染,直接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而主要来源于电镀、冶炼、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首次系统分析了我国军用电子元器件用户配套元器件选用机制,提出了军用电子元器件型谱系列工程应用推广有效途径,为领导机关制定相关政策和元器件生产研制单
随着高速列车运行速度的不断提升,服役安全性问题也日益凸显。目前为了及时发现安全隐患,需要对运行使用中的整个车体结构做定期的检修。针对检修发现的缺陷,常常仅凭经验对不同
糖尿病性肌萎缩症发病率低,其发病机理主要有代谢紊乱学说、缺血学说及免疫学说;发病部位倾向于多部位;其临床表现主要以下肢近端无力、萎缩、疼痛及无感觉障碍为特征;免疫治疗可
目的:观察放疗联合吉非替尼与吉非替尼单药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差异。方法:收集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间开封市中心医院肿瘤科53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在推翻三座大山之后,毛泽东根据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确立了适合中国特点的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以公有制经济占绝对优势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