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具有无需振捣而密实成型的技术优势,自密实混凝土(SCC)在建筑业中的工程应用获得显著增长。与普通混凝土相比,SCC通常含有较高的细骨料含量、浆体体积和高效减水剂掺量。因此,SCC会产生比普通混凝土更高的收缩值,从而具有较高的开裂敏感性。内养护的应用可有效降低混凝土的自收缩。多孔内养护材料的存在将会改变SCC的流变性、力学性能和耐久性等方面的性能。本文使用轻质砂(LWS)和高吸水性树脂(SAP)作为内养护材料。实验中使用的轻骨料为吸水率、粒型及力学性质等属性均不相同两种轻质砂(LWS A和B),SAP则为吸水性相近的三种不同粒径的聚丙烯酸类树脂。主要研究内养护材料对SCC的流变性、抗压强度、自收缩、干燥收缩、吸水率、抗碳化和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等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拌砂浆中内养护剂的吸水和释水特性及其掺量对砂浆流变性的影响均取决于混合物中自由水的可用性;内养护剂掺量和额外水的增加,使砂浆中可用的自由水含量明显提高,从而达到保持砂浆工作性的目的。SAP的粒径将会影响其在砂浆中的吸水和释水动力特性;当内养护水含量相同时,粒径较大的SAP,开始吸水缓慢,随后将在整个实验的过程中持续吸水,从而导致砂浆塑性黏度的明显增加。与水泥浆基体及其与骨料之间的界面过渡区(ITZ)相比,替代天然河砂的饱水轻骨料是SCC中最薄弱的部分,其体积掺量和属性决定了SCC的抗压强度。当水泥基体水化程度提高的增强效果能够弥补SAP孔的减弱效果时,掺入饱水SAP的SCC抗压强度可与控制组保持相近;SCC的抗压强度随着吸水SAP粒径的增大而有所减小。饱水轻质砂的引入降低了SCC早期自收缩,且取代量的增加对SCC早期自收缩改善效果明显;轻骨料A对SCC早期自收缩的改善效果好于轻骨料B;预浸轻骨料的引入对SCC干燥收缩的改善均无明显效果。随着SAP掺量和内养护水引入量的提高,SCC早期自收缩逐渐降低;粒径为75-125μm的SAP的掺入对SCC的早期自收缩及干燥收缩降低效果最明显。内养护材料和额外水的引入提高了水泥基体的水化程度,使混凝土的密实性增加;另一方面,SCC的总孔隙率增加,使得混凝土的抗渗透性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