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锈钢表面Fe<,3>Al涂覆层的制备工艺及其性能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31004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属间化合物是当前新型结构材料研究的重要领域。对目前研究较多的Fe<,3>Al金属间化合物而言,虽然它具有诸如优异的高温抗氧化、抗硫化及耐冲蚀磨损等一系列适合于用作高温结构材料的性能优点,但是,由于Fe<,3>Al的加工性能差,这限制了它作为商品材料进入市场。近年来,喷涂和焊接等表面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金属间化合物作为表面防护层材料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通过钨极氩弧堆焊(GTA)和等离子喷涂两种表面技术在1Crl8Ni9Ti基底上成功地得到了Fe<,3>Al堆焊层和喷涂层,并研究了Fe<,3>Al堆焊层和喷涂层的组织形貌、界面结构、抗氧化性能和耐磨损性能。 本文对1Crl8Ni9Ti与不同工艺条件下的Fe<,3>Al堆焊层的抗氧化性能和耐磨损性能的研究表明:1.采用钨极氩弧焊(GTA)时,焊接工艺参数,尤其是焊接电流对材料的焊接性影响明显。对基底在400/600℃进行焊前、焊后热处理的情况下,采用110A的焊接电流,堆焊层可避免裂纹的形成。焊前、焊后对基底不进行热处理,堆焊层出现裂纹。2.熔合区组织为基底奥氏体的外延生长,成分连续,形成了冶金结合。3.由于高温下Fe<,3>Al金属间化合物表面形成了一层致密的Al<,2>O<,3>氧化膜,因而具有优良的抗氧化性能,在800和900℃,氧化1OOh的条件下,Fe<,3>Al的抗氧化性能优于1Crl8Ni9Ti。随着Al含量的降低和Cr含量的增加,堆焊层的抗氧化性能下降。4.在800℃时,Fe<,3>A1的氧化膜除α-A1<,2>0<,3>外,还含有少量Y-Al<,2>O<,3>。随着温度提高到900℃,Fe<,3>Al的氧化膜中的Y-A1<,2>0<,3>完全转变为α-A1<,2>O<,3>。5.在油润滑条件下,不同工艺的Fe<,3>A1堆焊层,它的耐磨损性能高于基底1Crl8Ni9Ti;它的耐磨损性能随着堆焊电流的降低而明显提高。 本文对1Crl8Ni9Ti、Fe<,3>Al涂层与重熔Fe<,3>Al涂层的抗氧化性能和耐磨损性能的研究表明:1.在900℃,氧化100h的条件下,重熔Fe<,3>Al涂层的抗氧化性能优于未重熔Fe<,3>Al涂层和1Crl8Ni9Ti。2.在油润滑条件下,Fe<,3>Al喷涂层的耐磨损性能高于基底不锈钢。 文中确定了用两种气体的混合气体(Ar+H<,2>)作为等离子工作气体,使弧柱具有良好稳定性和较高的热焓。此外,还研究了等离子喷涂过程中粉末粒子在等离子射流中的熔化过程,用有限差分法计算了固相加热和熔化过程,分析了等离子体温度、换热系数、粉粒直径对粉粒熔化时间的影响,为优化工艺参数,提高涂层质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该文用直接熔融缩聚法合成了聚乳酸(PLLA)和L-乳酸/柠檬酸共聚物(PLCA),在催化剂N,N-二甲胺基吡啶和偶联剂二环己基碳二亚胺的存在下分别用聚乙二醇(PEG)和羟封聚乳酸(OH-PLL
利用甘肃民乐至青海门源的多期跨断裂水准资料,对比分析了1986年、2016年两次门源6.4级地震前的垂直形变.结果表明:1)两次地震前的孕震背景不同.1986年门源地震前祁连山相对
TiC-Ni 金属陶瓷具有较高的硬度、耐磨性、韧性,以及优异的抗蠕变性能和良好的电磁性能,是工业应用中非常有前景的一种材料。常规钎料连接TiC-Ni金属陶瓷时存在润湿性差或易生
对采用机械共混间歇出料法制备的不同组成、不同共混时间和不同转速下的不同体系的聚合物共混物的结构与性能进行研究.使用SEM对共混物的断面微观形貌进行观察,用实验室自编
刚性薄膜粘附在柔性基底上时,其在基底内部应力释放的过程中会发生起皱现象,起皱机制在柔性电子元件、光学器件、微/纳制造、薄膜度量等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目前,人们对起皱动力学的研究很少。在本文研究工作中,我们建立了一种简单的粗粒化分子动力学模型,针对柔性基底拉伸并与刚性薄膜粘附后发生的起皱机理和动力学进行了系统研究。起皱模型包含刚性薄膜和柔性基底两部分,刚性薄膜由单层粗粒化粒子构成,薄膜与基底之间的
该文通过对北京西郊上庄垃圾堆放场的实地监测工作,分析了垃圾渗滤液的污染负荷状况、潜在的污染影响及其变化归趋.在此基础上,研究垃圾渗滤液对周边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影响,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该文以钛酸丁酯为前驱体,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TiO纳米粒子粉末,利用XRD、UV-VIS对其结构、粒径等性质进行了表征,以庚烷为代表,研究了不同制备条件制得的TiO纳米粉末在CH(0
类金刚石薄膜具有很高的硬度,电阻率,电绝缘强度,光学透过率,热导率,化学稳定性,抗腐蚀性,低磨擦系数等优异的性能特点.已经成功地应用于机械光学和磁介质保护等领域,在电子,
该文首次同时进行了自养菌和异养菌的筛选分离并进行了异养菌、混合菌去除HS的试验研究.分离得到一株异养菌H10与一株自养硫杆菌A4.异养菌H10虽然不以硫化物作为能源物质,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