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微观经济基础看,中国目前的经济增长在实际运行中仍具有粗放型特征,制约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从中国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和现实国情看,集约型增长是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选择。当前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就是要克服资源供给、投资与消费结构协调、产业优化与扩大就业等难题,通过科技创新和体制(制度)创新,实现经济的良性增长。由于东部地区在全国经济增长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东部地区首当其冲,浙江,包括慈溪也身在其列。慈溪市位于浙江东部沿海、杭州湾南岸,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开拓创新,慈溪市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2007年第七届全国百强县评选中,慈溪市排名第六,全省第一。随着经济规模的迅速扩大,来自资源、环境等方面的瓶颈制约开始在慈溪市显现。原有的低成本、低价格竞争优势不断弱化,产业竞争力面临严峻挑战。企业发展“多、小、散”的格局,开始制约经济的增长质量和整体效率的提高。因此,经济增长方式由外延向内涵、由粗放向集约转变,已经成为慈溪市经济发展的迫切任务。本文通过实际数据验证慈溪市经济增长方式是否仍然是高投入、高排放、高消耗、低效益的粗放经济增长方式,找出浙江省、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经济增长的规律,从而为慈溪市日后的经济发展提供相应的对策建议,也希望能给全国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型提供很好的实例,为我国经济实现更快更好增长提供理论指导和案例借鉴。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在于通过经济粗放度测算,得出了慈溪市经济增长在2003-2006年经历了绝对粗放、相对粗放和相对集约的三种增长方式;用因子分析方法得出了慈溪市经济增长质量的特征,即民营经济发展势态良好,科技创新能力增强,经济发展中能够关注环保和民生等;应用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了慈溪市全要素生产效率,认为慈溪市经济增长的生产效率由没有效率到有效率转变,其经济增长从总体上讲是由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一起促进的,但技术进步的贡献要略胜于生产效率,说明慈溪市经济增长模式由劳动和资本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向以技术进步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等。本文共分六章。第一章,导言。主要介绍选题的目的、意义、背景及国内外关于经济增长方式研究动态;第二章,经济增长方式相关理论。主要介绍经济增长方式的内涵和类别;第三章,慈溪市经济增长方式的判定。介绍慈溪市经济发展状况,并利用粗放度指标判定慈溪市经济增长方式;第四章,慈溪市的经济增长质量。通过利用因子分析,测算慈溪市经济增长的质量;第五章,慈溪市经济增长的效率分析。详细测算慈溪市全要素生产率;第六章,慈溪市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建议和措施。通过以上的论证,得出结论,慈溪市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应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和服务业以及坚持科技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