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自组装法研究有机半导体材料的光电性质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bajie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超分子有机电子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通过超分子自组装的方法调控有机半导体材料的微观结构与形貌,研究有机半导体材料在低维微纳米尺度下的光电性质,超分子化学给有机电子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本论文主要围绕溶液自组装法研究有机半导体材料的光电性质展开,主要取得了以下三部分研究成果:  1、设计合成了一系列N取代基上烷基链不同长度的咔唑乙炔基四元环化合物TCAT、OCAT、BCAT。我们重点研究了刚性大环化合物TCAT在溶液中的自组装行为对其光电性质的影响。通过制备刚性大环化合物TCAT的微纳晶场效应晶体管、单束纳米纤维场效应晶体管和薄膜场效应晶体管器件研究了刚性大环化合物TCAT在不同聚集态结构下的电荷传输情况,发现纳米纤维状态下的场效应迁移率要比薄膜的高近两个数量级。  2、我们选用N-十四烷基咔唑乙炔四元环化合物TCAT作为电子给体分子,化合物PDI-13作为受体分子,采用溶胶-凝胶法使两者共组装形成超分子纳米纤维,并以共组装的双组分超分子纳米纤维作为活性层制备了单束纳米纤维场效应晶体管器件,测试结果显示在大气环境条件下该器件表现出了典型的双极性电荷传输特性,具有平衡的空穴电子传输能力,空穴迁移率为1.35×10-2 cm2 V-1 s-1,电子迁移率为1.02×10-2 cm2 V-1 s-1,并且在白光照射下表现出了很好的光响应性,当白光强度为4.56 mW/cm2时,器件的最大光响应度为56 A/W。  3、我们通过溶液界面扩散法制备了N型有机半导体材料TDPPQ的单晶纳米片并构筑了基于该单晶纳米片的场效应晶体管。光电性能测试结果显示,TDPPQ二维单晶纳米片场效应电子迁移率最高可达1.5 cm2 V-1 s-1,并且在白光照射下显示出了非常高光响应性,经标准公式计算光响应度最大值可以达到1.08×104 A/W,这是目前溶液法制备的N型小分子半导体材料微纳单晶器件中最好的结果之一。
其他文献
该文以银杏黄酮中的槲皮素(Quercentin)为对象,进行了预分散萃取方法(Pre-Dispersed Solvent Extraction,简写为PDSE)分离提取过程的基础及应用性研究,以探寻这种方法在中草药有
各全国性学会、协会、研究会 为促进我国学科发展、科技进步、人才成长,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学术论文质量,中国科协举办了第一届优秀学术论文评选活动。本
该文主要合成并表征了SiO/ZnO复合粒子,同时研制了PMMA/ZnO有机/无机型复合粒子,为进一步扩大ZnO的应用研究作基础.全文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首先采用两种方法,即单注
该文对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的理论及在计算激发态和非线性光学性质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利用TDDFT对一系列三核及四核过渡金属原子簇的电子结构及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质进
现代化学工业超过80%的产品需要通过多相催化反应得到。随着研究人员对催化本质理解的加深,研究手段的提高,创造新催化剂结构能力的增强,人们对催化的研究已经从宏观描述发展到纳
系统地制备了二组分氧化物催化剂并研究了对邻苯二酚的单醚化反应行为,结合多种表征手段对其进行表征,发现催化活性与表面酸量有顺变关系.在一定范围内,提高催化剂的表面积可
采取青贮玉米与扁豆按不同比例大面积混播的的方式进行种植,根据混播后对鲜物质产量和混贮后对青贮饲料质量的影响,为扁豆与青贮玉米混合种植利用提供推广依据。试验结果表明
该文系统地研究了6-FDOPA临床应用前的质量控制,初步建立了质量控制体系.该方法合成得到的6-FDOPA注射液的质控结果表明符合临床要求.研究了6-FDOPA在正常大鼠体内的生物分布
目的:从乙交酯,丙交酯和己内酯出发,合成具有优良性的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研究它们的体外降解性能和对药物的释放形为.结论:该文首次利用异辛酸亚锡为催化剂,通过该体开环聚
该文首先利用氢化物发生结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建立了一种新的锑价态分析方法.锑在天然水体和土壤中广泛存在的氧化物(或氢氧化物)表面的界面吸附和氧化还原瓜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