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住房市场化以来,受“就近入学”制度安排,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追求演变成对占有学区内住房的追求。由于代表入学“学位”的学区房具有稀缺性,学区房价格不断走高。以高房价为过滤机制的学区领域化进程中,中产阶层占据了有利地位,引发显著的学区绅士化。但部分低收入群体也在倾其所有,通过背负债务、降低生活标准来购置学区房以保障子女获得优质教育。目前学术界对该类群体的关注缺失,本文尝试对这一现象进行系统性研究,探索其特征规律,以期充实学区绅士化、低收入群体的相关研究,并为我国未来城市教育公平和社区治理提供参考。本文以南京市浦口区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获得相关数据资料,开展对低收入群体渗入现象的研究,尝试在描述低收入群体渗入现象和渗入家庭特征的基础上,对低收入群体渗入的动力机制进行系统的阐述,最后从社会和家庭两个层面分析渗入的效应,并基于以上综合认知简要提出政策建议。本文共分七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阐述本研究的背景、意义、区域、对象与方法。第二章为相关理论与研究综述。在界定低收入群体和学区绅士化概念的基础上,借鉴了社会空间辩证法、社会排斥和认同理论,对绅士化与学区绅士化、学区、低收入群体居住空间、低收入群体教育问题四个方面进行了综述,指出当前对低收入群体渗入优质学区研究的缺失。第三章为现象特征实证研究。主要以南京市浦口区江浦实验小学为例,从渗入数量与分布特征、渗入群体的社会特征、住房特征、消费特征、生活特征、心理特征几个方面对低收入群体渗入现象特征进行实证研究。第四章为动力机制分析。从教育资源空间不均、住房市场改革、城市发展策略、学区内部住房市场分化、房改房自身劣势、中产阶层住房策略选择、低收入家庭选择和入学制度保障几个方面分析了低收入群体渗入绅士化学区的动力机制。第五章为效应分析。主要从社会和家庭两个层面对效应进行分析。第六章为对策建议。主要从义务教育制度改革和跨阶层社会交往保障两方面提供建议。第七章为结论与讨论。对全文主要结论进行总结,最后讨论了本文的不足和未来研究的可能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