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振动和探测器倾斜对锥束CT的影响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tangk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实际的CT应用中,由于机械加工、机械磨损等原因,CT系统的扫描光源和探测器位置会发生偏差,因此在CT校正工作中,必须考虑这两种偏差对CT的影响。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模拟三维锥束CT扫描轨道振动、探测器倾斜,找出不同干扰状态下重建图像伪影的规律,同时将干扰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使系统的空间分辨率变化不大,实验过程主要分为三步。首先,实验采用半径为2.0mm的一系列小球作为模型,观察重建图像的伪影。观察结果表明:在椭圆轨道扫描状态下,重建图像出现拖尾现象;在余弦函数调制圆轨道扫描状态下,重建图像边界发散;在探测器倾斜状态下,重建图像边缘出现环状伪影。其次,通过微点模具法,采用半径为0.6mm的小球作为模型,观察到在三种不同状态下,随着干扰的增强,小球形状发生改变,同时模糊程度增强。最后,以半径为1.2mm的小球作为模型,通过边缘模糊迭代法和求导数法来计算系统的PSF(点扩散函数)值,通过比较PSF值得知:探测器倾斜对系统空间分辨率的影响最大,椭圆轨道扫描次之,余弦函数调制圆轨道影响较小。实验结果表明,存在干扰情况的重建图像伪影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些规律对CT重建图像的校正工作有很大帮助,通过比较不同干扰状态下系统的PSF值,可以把干扰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对于系统PSF的计算,在二维PSF基础上我们又研究了三维局部PSF的计算;理论表明,求导数法简单而且精度较高,对较大规模数据的计算比较适用,因此本文的研究结果有比较广泛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本论文研究了具有生物降解特性的新型药物纳米微球,纳米微球可以分别或同时包载MRI造影剂Gd-DTPA和光敏剂m-THPC。采用改良的双乳化法(W/O/W)或乳化法(O/W),将药物包进用可生物降
探索夸克胶子等离子体(Quark Gluon Plasma,简称QGP)是当前高能重离子物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在实验上,由于带有净色荷的QGP无法被直接观测到,故只能通过末态的色中性粒子谱来间接
本论文采用化学溶液沉积法(CSD)制备稀土掺杂钛酸铋(BLnT)铁电薄膜,研究了这类薄膜材料的铁电、介电和光学透过率等性能,还探索了铕掺杂钛酸铋(BEuT)薄膜的光致发光性能。主要
本文采用超微弱发光测量系统,以口红吊兰和绿宝石喜林芋叶片为样品,对植物叶片延迟发光的一种新特性:生物光子在生物组织中的传递行为,以及这种行为与植物叶片衰老的关系进行了研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多媒体数据的产权保护和认证成为一个大问题。数字水印是一个解决这些问题的潜在方法,通过将水印信息嵌入载体中,在其他的场合下将水印信息恢复,从而证明